几天后的朝会上,待君臣见礼完毕,房彦谦上前启奏:“皇上,朝廷目前官员缺额严重,还请皇上下旨,补足员额。”
高伟听了,简单的说了两个字:“准奏。”
群臣们就议论纷纷,有些人本来是想朝会问一下最近邺城以黄德年谋反案为由,四处抄家,搞得富商巨贾们人人不安的事情,但这个议题一抛出,心思都变了。
大齐延续前朝的九品中正制,每个高门子弟在吏部都登记在册,分了品级,如今官位缺额,这是个分果实的好时机。
吏部尚书就成了大家注目的焦点了,因为他负责向皇帝举荐四品以上官员,铨选、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大家都是高门出身,家里谁没有几个子弟,即使自己家没有,亲戚家也有吧。
吏部尚书是一个颤颤歪歪的老头,这块肥肉大家都指望着呢,这个分多了,那个就分少了,唉,虽然可以收一些好处,但其实也真是一个得罪人的活。
高伟就问吏部尚书:“爱卿啊,这补缺的事情,你就说一说章程吧。”
老尚书被点名了,只好站出来说:“回皇上,吏部目前登记在册有品级的人是六千七百余人,臣将殚心竭力为皇上挑选出满意的人选出来。”
高伟点点头,问群臣:“诸位大臣,你们看吏部的这个办法好不好?”
群臣心想,当然是好了,都用了几百年的老办法,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于是都回答:“这个法子好,是祖宗之法。”
高伟就一锤定音,“既然如此,就按这个法子让吏部选人吧。”
事情这么顺利说完,群臣有些不自在,是不是皇上有些事情没有说啊,但也没有多想,一心下朝之后,如何去尚书家里联络一下,为自家的子弟谋个好前程。
正当大家等着说下一件事情的时候,皇上忽然开口了:“吏部尚书啊,这登记在册的人,有多少人在周寇围城的时候,还留在邺城的呀?”
吏部尚书答不上来,“这个臣……臣不知。”
但群臣却是心里一沉,战乱之时,各门各户都把子弟遣送出邺城,以防万一,皇上忽然提这个,是个什么意思。
“爱卿你不知道,朕也不怪你,这事慢慢来,朕会派人调查清楚,这选人啊,一定要选忠实可靠之人。”
礼部尚书不知道皇上的用意,不过不责怪自己,也就安心了一些:“谢皇上,臣一定挑选忠君之人替皇上效劳。”
高伟接着说:“这调查一事,急不得,吏部尚书你就慢慢的查,把登记在册的人都查清楚了,再给朕回复。”
“臣知道了。”
吩咐完吏部尚书,高伟又对群臣说:“只是这调查非一时可以完成,但朝廷,还有邺城上下,缺额甚多,影响了朝廷和官府的运作,这事,得赶快解决。各位有什么建议,不妨畅所欲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