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盘子扫地声过后,传来小二略有惊慌的辩解声。

而掌柜的也已经说着楼梯来到了二楼名为“万客居”的包房。

“这位客官,这道宋嫂鱼羹可是我们这里鼎鼎有名的吴大厨做的,他的师傅可是宫里的御厨呀,怎么可能有错呢?”

刘掌柜走进包房一看,这一伙竟有三人,人虽少,可身上穿的布料那可是只有显贵之人才可穿的少有的绫罗绸缎,不由心里一个“咯噔”。

本来怀疑是其他商业竞争对手不服气来找事的猜测,被排除了,毕竟能穿得起这等绫罗绸缎之人,怎么可能会被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商人所收买呢。

不过,要想挑剔福寿居的饭菜,那可真是鸡蛋里挑骨头,毕竟有御厨徒弟在这里掌勺,再加上从未听人说过这里的菜肴不对,吴掌柜心里底气确是很足。

“不会做就别做,怎地拿这些菜来糊弄人,御厨徒弟做的就不会有错了?我还吃过御厨做的菜呢!今日不给我个说法,我就不走了!”柳一宇说道。

原来这柳一宇乃是当朝礼部尚书幼子,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

他不像大哥柳一智那般自小喜爱习文,后来更是以天纵之资弱冠之年考中进士,更得公主青睐,现在任职翰林院,负责修书。

更不像他二哥柳一轩自幼不爱爱武术,对行军打仗更是上心,拗不过他的柳尚书只能放他去边关,反而让他如鱼得水,如今也算是做了小将军。

人说龙生九子,各个不同,这柳一宇自找竟然不爱文来不爱武,偏偏喜欢品尝各类美食,再者上边有两个哥哥也算担得起大任,便对他放任自流了。

这柳一宇自从满了十三岁,每年便带着两个随从从京城出发,到大江南北去寻各种美食,哪里有美食,哪里便有他的足迹。

他也并不是一事无成,他在京城开了一家荟萃大江南北的美食的酒楼。

每次出行吃到好吃的,便想方设法或挖走那个厨子,或想方设法让侍从学到手艺,每年回京城时候,便是酒楼食谱更新的时候。

达官贵人,美食老饕,平民百姓,总也喜欢去尝鲜,是以生意越来越红火,也挣了个盆满钵满。

这一次是走到了嘉定。

柳一宇从一本杂记上看到了“宋嫂鱼羹”的典故,不由得想尝尝这传说中宋嫂鱼羹的味道。

据说,宋嫂原是北宋汴京一位民间女厨师,以擅长制作鱼羹而闻名汴京,因为嫁给宋家排行老五的先生,被大家昵称为宋五嫂。

至南宋时,宋五嫂一家南迁,在西湖苏堤下继续卖鱼羹,以维持生计。一日,宋高宗乘船游西湖,船泊苏堤下,身旁服侍的老太监听见有人以汴京口音叫卖,多瞧了几眼,就认出这人竟是当年在故乡卖鱼羹的宋五嫂。

宋高宗一听,油然升起他乡遇故知的情怀,于是召宋五嫂上船晋见,并且命她端上拿手的鱼羹来献高宗一面享用鱼羹、一面与宋五嫂聊起家乡事,两人相谈甚欢,所有的前尘旧事都涌上心头,让这碗美味的鱼羹更添了一份家乡情!高宗于是对鱼羹赞誉有佳,特别赏赐文银百两给宋五嫂,这事一传开,“宋嫂鱼羹”就此扬名全杭州城。

虽说传说不能全做真的,但是据描述上看来,宋嫂鱼羹选材精细,制作好后,鱼羹色泽悦目,鲜嫩润滑,味似蟹羹。

柳一宇对这用鱼做的味道却像是蟹的宋嫂鱼羹有了极大的兴趣。

他领着两个侍从尝遍了嘉定城大大小小的酒楼,今日抱着很大的期望来到这福寿居,本想能够得偿所愿,谁知却事与愿违。

他本不是多么冲动的人,可这福寿居做的宋嫂鱼羹也相差太远,再加上这家酒楼吹嘘的太厉害,让人生出极大希望,现在失望更甚,让他忍不住便发了怒。

柳一宇下定决心,这福寿居不给个说法,他定要让人知道这福寿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如果让小漠知道,只能感叹一句,这是一场由虚假广告引发的冲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