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两个煮鸡蛋,看着赵大爷和赵大娘离去,沈宸摇了摇头,不太明白赵大娘神情变化的原因所在。

好吧,不用多想,先把鸡蛋吃了再说。

沈宸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眼前有路就走,不用考虑长远。

因为现在的大梅,只可能是他真正人生的一小段,就象附身楚娇,在淞沪战场血战一样。

走到街上,沈宸发现柳村真是热闹起来,比他很久之前来的时候的冷清判若两样。

八战军战士们扫街、除土、担水、背柴,正忙活着。街上的粪便、烂柴草,都收拾打扫干净,几个战士手提洋铁小桶在墙上写标语,贴告示。

村中的场院里,一些士兵在搭戏台、挂幕布,一个个笑得畅快,说得欢实。

沈宸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也懒得伸手干活儿。回到住处,坐在炕桌前,用新弄来的小锉刀开始细修子弹。

对他来说,什么宣传、动员、文艺表演等等,都没有兴趣,也没什么影响。与其花费那些时间,倒不如多做准备,在下一次的战斗中多干掉几个鬼子。

尽管沈宸不在乎生死,可也不意味着他会主动找死。而在战乱的年代,有时候连一个错误都不能犯,因为犯一次就会送命。

红灯可以再等,但是生命不能重来。有的错误就象红灯一样,不能乱闯,要不然的结果就是致命的。

同样,在危险的环境中能够生存,机敏是一方面,自身的能力,充分的准备,也是相当关键的因素。

你不知道何时遇到攻击,必须具有防范或反击的力量和技巧,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反应,一点也耽搁不得。

对于沈宸来说,真正的敌人现在就是他自己。

他的实力已经到那里了,只要自己谨慎小心,不出错,并且发挥好,就没有人能打败他。

当然,沈宸只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自己只是普通一兵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

而对于八路军的郑团来说,却是不一样的。沈宸也认为郑团经此战斗,能够得出很有益的结论,掌握更有利的作战方式。

比如在作战中,巷战便被证明是在敌我重火力相差悬殊之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战术。

虽然对于攻守双方来说,巷战都是一场残酷的消耗战,但对于人数占优、重火力偏弱的八路军来说,却不失为是一种好办法。

要知道,在那场付出巨大牺牲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军人在战斗中往往是以一比三,一比五,一比十的比例与日本鬼子死磕,诠释着一寸江山一寸血的信念。

而且,连续取得胜利,也是值得欢欣鼓舞的,尽管对于全国来说,并不算起眼,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抗日大局,可意义却并不一般。

因为,从日本人顽固透顶的本性来看,局部的小胜利无法改变最后的结果,除非让鬼子吃上原子弹,再来几架远程轰炸机,也许能改变历史。

否则,即便是美式装备,面对日本人的顽强,也要打得艰苦异常。

最后的结局可能无法改变,但多消灭鬼子,使更多的老百姓摆脱鬼子的残酷统治,难道说没有意义?

而沈宸除了杀敌,对其他事情都不积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什么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世代友好的陈词滥调。

他的观点是:中日之间过去没有过友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违背事实提出中日友好的虚幻概念,只能是误国误民。

说什么“中日战争,不但大大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大大损害了日本人民的利益。所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应该团结起来,推翻帝国主义***政府”。

沈宸听过政工人员对佐佐木的类似宣传,虽然没当场表示什么,可却在心里对此深恶痛绝。

如果这场战争只是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没有损害日本人民的利益,甚至还使得日本人民获得了极大好处的话。那么日本人民是不是就不用推翻*******政府,还要积极投身于侵略战争中去?

如果日本政府把从中国掠夺的财富公平地分到了日本人民的话,那么日本人民拥护这场战争就是应该的了?

至于少数的所谓“反战人士”,那才几个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哪个国家都会出胆小鬼、反政府者,关键是要看清楚哪部分是主流。

换句话说,如果中日战争,日本只损失军队,而中国除了损失军队还损失大量平民的话,战争的平衡必然偏向日本一方。

即使日本投降了,他们的重建工作也将比中国更迅速。因为,他们的损失比中国小得多。

为了扳回这个平衡,中国人必须尽全力杀死一切能见到的日本人。

年老的日本人过去侵略过中国,年幼的日本人将来长大了会侵略中国,日本女人会给日本孕育下一代侵略分子,因此他们都是中国的敌人。

所以,沈宸认为不必为对老幼妇孺下手觉得不忍心、不仗义。杀死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在为抗日战争做贡献,都是在延缓甚至阻止日本战后的重建。

至于什么从唐朝起,中日两国就有交往,历史悠久之类的观点。沈宸也觉得理解有问题,本质根本不是这样。

什么遣唐使,根本也脱离不开日本人的本性。

中国强盛时,日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中国人奉日本人为上宾;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日本人的刀下鬼。

而且,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白江口之战不就是和小日本打的?”

日本在唐代对中国的尊重,不过是他们崇拜强权的特性的表现。

当时的日本尚处于近乎蒙昧的时代,无论在文化技术和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唐。

于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制造工艺、建筑美术、典章制度等等。并仿照草书偏旁等而造成日文,使日本开始走出原始时代,完成所谓大化革新。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向唐朝称臣的目的,无非是要同过引进文化来改善他们蒙昧落后的状态。

同样的,二战后,日本对美国千依百顺,连天皇也每天早晨起来就去给麦克阿瑟鞠躬行礼,获得美国的信任,以从中国和亚洲掠得的财富购买设备和获取先进的技术,如汽车、电器、半导体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