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莫怪我汪玉人失礼!林家小姐之举的确为作福后世之举,但若是林家小姐是大周朝的第一才女!我是断然不认的!”汪玉人站起了身子,甚至有些飞扬跋扈的模样。

在场宾客皆以为汪玉人是仗着自己是谢太尉的妻妹,同时也是汪家的小姐,便嚣张跋扈,而谢君晏却觉得此时汪玉人这才可爱,她吃醋的样子再怎么不成体统,也是美得令人神往心醉。

“既然如此!不如汪家小姐与林家小姐做个比试可好?汪小姐既然不认林小姐这个第一才女,倒不如两人比试比试,一来汪小姐年轻,林小姐长了汪小姐足有七八岁,汪小姐输了因为不丢人,二来,林小姐饱读诗书,自该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倘若真的输了,学海无涯,也算勉励林小姐精进读书,名与利不过尔尔,世间沉浮我们皆不过沧海一粟。”席间的安王家的婳郡主笑着说道。

众人皆知有理,便相继劝两位小姐比试一场。

汪玉人站在那里爽快的说道:“比就比!婳郡主说得对,能与林家小姐比试,即便输了也不丢人。”

林笑语淡淡笑道:“既然汪家妹妹有此意,在下也不好推脱。”

林笑语在主位上这么说着,坐在客位上的江梦溪附耳朝身边的江梧巷悄声问道:“长姐!这林家小姐怎么一口一个在下?那不是男人的自称吗?”

“林笑语被周国之人称呼为林先生这称呼自然该用在下二字!咱们蜀国的良缘阁里的女生也是用得先生二字。”江梧巷说道。

“良缘阁?长姐你”江梦溪以一种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江梧巷。

“长姐你怎么能看那些淫诗艳书呢?您可是长公主呀!”江梦溪带着责备的语气蹙着眉悄声说道,她不敢相信自己心目中白月光一样的长姐竟是这般污秽不堪,要知道良缘阁的书在蜀国可是呀!

“小声些。”江梧巷手微微颤着,一把拉住江梦溪,阻止江梦溪再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迅速环顾周遭,又唯恐他人发现自己行为异样,便伸手将桌面上的酒杯拿起,也不管里边有没有酒,就那么佯装饮酒的样子,幸好此刻那蜀国小皇帝的一双眼睛皆在那看上去足有三十岁的汪家小姐身上。

在场周国宾客皆奇怪,方才献舞的分明就是汪家小姐,明明是同一张脸,那浅翠色的衣服穿在身上便是十岁的眉清目秀的少女,这换了一身深蓝色绣梨花齐腰襦裙便是个三十出头少妇,且这汪家小姐忒没规矩了一些,就那么和谢家的二世祖坐在一张桌上,喝醉了还躺在谢家二世祖的怀里,

这还没成亲呢!搂搂抱抱成何体统,作孽呀!

而在场蜀国的使臣宾客们,除了蜀国小皇帝江玄清外以及无暇理会汪玉人的江梧巷,其余之人皆觉着周国女子真是不成规矩体统,当席摔筷,还往她身边的公子怀里钻,若是在蜀国,没有成亲的女子这般放浪形骸,早被官府和家族中的长辈侵猪笼了。

这宴席上几乎所有人的目光皆聚焦在汪玉人身上,汪玉人向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加之喝了些酒,有些醉意便放肆着,因着林笑语只邀了京城里的青年才俊来此宴会,那些上了年纪的一概未曾邀请,同龄人面前汪玉人自然放得开!再者依着汪玉人的性子,即便女皇陛下在场,她也不会在意。

“好!既然二位有此意,不如容在下做个能报幕、引导的竹竿子主持人好让这场子别冷下来才是!”虞暮阳也站了起来。

众人见虞暮阳如此,皆点头称是,有说虞暮阳实至名归的,有说虞暮阳青年才俊的,总之七嘴八舌算是认了虞暮阳这个“竹竿子”

“既然大家伙儿皆觉着我虞暮阳能做这竹竿子那在下便献丑了。才女无非分三品才女,一品才女当属我大周国女皇陛下,文可平家治国安民,武马上定天下之乾坤,二品才女则像蜀国贤女杨梅枝那一般心怀家国天下,心胸宽广腹中才学五车,有经世济民之学,三品才女可如林家小姐这般做造福后世之举。

才女之比,该当比文韬武略,皆该比之,政见,军法,及天下之大势,其次便是诗书之才学,如此方称得才女。”虞暮阳滔滔不绝,在场宾客皆点头称赞,有道是中国知名民风开放,女子不但可议政论政,还可踏足官场,一亦可出世经商。

江梦溪好奇道:“你们周国女子就要学这么多吗?”

汪玉人大声答道:“小公主!我们周国的女子,可不比你们蜀国的女子轻松,你们要学针凿刺绣,三纲五常,女则女训,贵家女子还要学习器乐礼仪、读书写字。而我们周国女子则要习学军事立法、政治律法、四书五经、除此之外还有习武练武,这是我们周国人的官家学必修的科目。我们周人讲究男女平等。即便是家中的小妾,若想和离也是一纸休书,便可将夫君休去,只需在官府的印上将自己的名字从夫家的族谱中撤下即可。”

江梦溪点点:“若非如此,岂不乱了纲常?”

“那纲常所指是你们蜀国之人之纲常,于我中国,知纲常便是女皇所定之律法,周蜀两国虽文化相似,可是思政上却大为不同,这要感谢贵国贤女杨梅枝,她的传世之作莫城怪谈中

所有她心中理想之法度,皆实施于我周国国土之上,周国极为受用,只是不知为何贵国不用拿磨成怪谈之上的法度?”

蜀国小皇帝坐在宴下,只觉自己的国家遭人侮辱了一般,心下虽有不悦,但汪玉人所言非虚,自己虽当了这皇帝,等家国大事皆由自己的皇叔说了算,因未到弱冠之年,自己本无施政之权。

江梧巷身为蜀国的嫡公主,与蜀国小皇帝有着同感,便起身说道:“我蜀国地处高山峻岭之地,世人皆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贤女杨梅枝所言之法度,并非我蜀国不愿实施,只是碍于地形的缘故不得已。

譬如国我奇山峻岭众多,几乎占去大半个蜀国,特别是石山,多之又多,佃农们只能在山缝的土地上中农作,年年农作,土地沙化严重。

我国贤女杨梅枝倒是在莫城怪谈中提出分土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