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後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後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於一气矣。

当需要动而攻击对手时,如龙如虎,出乎对手意料,快如闪电。当静时,寂然虚空,站在地上稳如山岳。并且在静时,周身整体上下、内外皆静,没有一处动,身体各部位均不会与其他部位形成参差不齐、相互牵扯之意。此乃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神行一片之无形无式的能量蓄发,而并非傻站也,傻站是要挨打地!即太极拳的静,不是完全静止,而是在没有外形动作之时进行内里的五行能量蓄发。

在动时,周身皆动,身体前后左右各部位相互之间不能分散或凝滞,相互抽扯影响。即周身整体以统一的压缩旋转蓄发能量。能量蓄发如水自上而下流淌,自然而然,有意无意自身能量蓄发充沛而使敌人不能抗拒。

发力时好似n的撞针撞击子弹般迅速,不及掩耳。能量蓄发要有意无意,不假思索,不预设方法,而是要练出身体之意,让身体自己根据实战情况进行能量蓄发,习练出身体内外合一的能量蓄发的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达到技击实战目的。这种状态就是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能量蓄发状态。

能量蓄发的习练,不外乎日积月累的长期习练,积日久练才能成功。者太极拳之习练,与其他学问一样,要多闻强识,格物致知,明白拳理,才能练出功夫。

天下无难事,唯有勤勉自进,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也不可心焦气躁,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则自然而然就会达到四肢百骸、上下三节、筋骨皮毛、五脏六腑、上下内外自相贯通,相互联络。此为将周身分散之肌肉紧张发力统一到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中来,达到周身上下、内外的能量蓄发合一的程度。

原文第二论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注释:这太极拳在陈长兴先生向杨露禅先生传授之前,在其家族内部被称之为炮锤,故陈长兴先生拳论中多锤字。

天地之间没有一往而不返之人,也没有常直而不曲之事万事万物都有对立统一之辩证法,为古今不易之理。对于太极拳,有人从拳的方面谈论,有人从气的方面谈论。既然太极拳为周身内外归一之术,为何要非为二?所谓的二,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太极拳不能没有动静之分,气不能无呼吸。吸气为阴,呼气为阳下降为阴,上升为阳。太极拳吸气时生成下行能量,呼气时身体获得上行能量,即上行能量为下行能量所生,阴生阳也。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