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几乎一切地下的,地上的生物都开始苏醒,特别是一些花花草草之类的植物。
此时李中山在村里就会见到一些他从未见过的野菜,而这些东西往往就是大石桥村的特产,或者是特色,因为它们的产量并不高。
比如一种当地称为“地菜”的野菜,天气一暖就会从路边、田埂或者山脚下冒出来,虽然不是成块成片地分布,但却是星星散散的随处可见。
李中山常常看到有妇女或者小姑娘手提竹筐,蹲在路边用小铲铲地菜,她们会将地菜拿回去炒菜、下挂面或者包饺子;而得益于马冬梅和王佳的勤劳,李中山也吃过好几次地菜,它的味道与一些绿叶蔬菜相似,但要更新鲜一些。
经过黄国勇的提醒,李中山才知道地菜就是一种野荠菜,不过地菜的个头要比菜市场上卖的荠菜小上很多,甚至连一半都不到。
在春天里,大石桥村还有一种野菜比较受欢迎,就是野蒿菜,这种蒿菜基本上没有苦味,妇女们会将蒿菜采摘回去做成一种特色食品——蒿子馍馍。
蒿子馍馍的做法是将野蒿洗净切碎,然后与面揉在一起,揉面的时候放几个鸡蛋,加点盐和其他调味品,最后做成馅饼蒸熟或者煎熟。
李中山和黄国勇第一次吃的蒿子馍馍却不是马冬梅做的,而是周支书从家里带来的几个,想让他们尝一尝。蒿子馍馍除了馅和调料的味道之外,蒿菜的味道也很浓郁,吃完之后口中就像刷过牙一样,有一种清新的感觉。
所以李中山和黄国勇吃过一次之后就念念不忘,经常央求马冬梅做给他们吃,有时周末空闲一点,李中山就和黄国勇一起去挖一些野蒿菜,并帮忙洗净晾干,好让马冬梅做给他们吃。
类似的野菜大石桥村还有不少,比如蒲公英和鱼腥草,以及夏天的马齿苋等等,都是农闲时妇女们采挖的对象。
不过这些野菜的吸引力却超出了大石桥村,因为李中山也经常看到有人拖家带口地到村里踏青游玩,尤其是在周末。男人们一般会找个地方钓鱼,女人和孩子们会爬山或者在沙滩上嬉戏,或者就会向村民们借个小铲挖野菜,甚至还有一些更有兴致的人会在沙滩上生火搞起了烧烤。
靠一些小小的特色,以及山清水秀的风景将外地人吸引过来,正是李中山梦寐以求的情景,毕竟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有了人气才有市场,才有买卖,而买卖就意味着机会。
而这些远远算不上多的游客,以及类似野菜一样微不足道的特色,往往就蕴藏着机会,他李中山想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把机会挖掘出来,然后放大。
其实年前李中山在白庙村考察的时候,就得出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若想脱贫,勤劳一些就没多大问题,但若想致富的话,就必须得靠头脑,靠眼光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