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刚结束就写完本感言,实在是于心不忍,这主要是基于感情在里面纠结。
在这260天的创作过程中,几乎每一天都是在情感激动的状态下进行的。一下子完本了,有些突然。
这就好像一路高速行驶的列车,一下子刹住闸是不可能的,毕竟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故而,作者在3月13日结束写作之后,一直到了今天——3月21日,才下笔写完本感言。
缓过神来的情况下,对于感言的思考是冷静的,也是多方位的。这里一一列举。
第一,不忘初心,纠结的结局,仍然要写出来。
这部接近100万字的长篇,起初是冲着建国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的征文活动而写作的。因此,这里的结局是不能违背这一初衷的。
按照现实,朱友康的命运里,本该是走向一个悲剧的角色,这也就符合了《蓬州还魂》这一书名,然而,这样的结局就违背了这次写作的初衷。作者最后只好安排了一个不太扣题的喜剧角色。
第二,牢记使命,文艺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
这次写作不是第一次写作,但是,确实在签约状态下的第一篇作品。为此,作者的使命不在于拥有多少读者,而全部用心集中在如何体现现实主义作品的实质——那就是为人们说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而这些现实生活并不都是书友们所喜欢的。因此,初次的签约作品粉丝不多,留言寥寥,讨论就更谈不了,点击量也更加惨淡。
当然,这并不是说都是题材的问题,也不都是素材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作者创作水平和创作能力的问题。这次写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作者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第三,持之以恒,为读者及时阅读提供保证。
从第一章下笔开始,就注定了这部作品的完本。作者坚持创作30万字不放弃不动摇,直至签约为止。
从第131章30万字签约开始,作者用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坚持为书友们服务。从第131章开始,每天早晚两更,早起5:15,晚8:15,直到97万字,410章完本结束,天天准时准点,天天满勤,坚持不请一天假,不停一个章节。力争做到,时间服从质量,坚持不敷衍不注水。
不是自夸,作者认为,有这种毅力的写作者,尽管不是绝无仅有,但是,一定不会位数太多!
第四,人设定位,从不敢敷衍塞责,模模糊糊。本书涉及到的人物接近200人,但是,对于每一个人物都是经过仔细揣摩的,因情而丢,因事而丢,因角色轻重而丢,没有一个人是无故而丢的。
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主要人物和人物的主要方面。比如朱友康,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主角,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这位主角展开的。
何海云从出场与朱友康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也就会伴随着朱友康始终,她会因朱友康的笑而笑,因朱友康的哭而哭。
还有朱友康的爱人张美珠,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型人物,然而,朱友康生活的诸多环境,迫使她不得不有所改变。假若朱友康的生活环境是另一个样子,也许朱友康注定是幸福的,张美珠注定是更成功的。
然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现实,有了这样的现实生活素材,才有了这部作品,才有了作品里的一个个不同角色。
江梦云的出现,是由于朱友康胳膊脱臼,在寻找老中医冯贵和时结识的,碰巧又在那里遇了同学对头赵铁柱,这故事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
人设问题就是这样的,如此等等。
第五,时代变迁,促使故事里社会发展进步。
这里特别是围绕着征文的主题书写的。这才有新时代的日新月异,这才有新时代的蒸蒸日,跨越发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