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曹操的国号是魏,之所以是魏,而不是其他的什么字号,就因为曹操的政治中心在邺城,业城属于魏郡,曹操取了魏郡的魏封号。
而现在,曹操的政治中心迁到了幽州蓟城,蓟城,历史上是燕国的政治中心,曹操自然就用了燕这个国号。
曹操登基后,一群效忠汉室的大臣自愿离去,曹操并没有难为所有人。
曹操在登基后,并没有如同他儿子曹丕一般,封刘协为山阳公,而是给了刘协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封他为公爵,留在国内安度晚年。
第二个选择,则是带着效忠汉室的人去海外发展,去了海外,刘协可以当一方诸侯。
其实这个选择,是张青峰撺掇曹操的。
有一段时间,张青峰天天都在和曹操讨论今后的治国方针。
对国内,应该是以发展为主,海外,则是以开拓为主。
张青峰给曹操画了一个全世界都是炎黄子孙的大饼。
而目前,想要开拓海外不现实,大燕的百姓生活开始安逸,根本不愿意去海外冒险。
所以,这时候就只能行政干预。
曹操登基称帝后,他的野心并没有消失,在张青峰的激发下,反而更加野蛮生长了起来。
曹操已经准备按照张青峰所说的,今后大力发展海运,积极探索世界,为子孙后代打出一片更加宽阔的生存空间。
现在,由于航海技术的不发达,海外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没有太多经验之前,曹操并不准备贸然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出去。
于是,张青峰就建议让刘协先去探探路,只要有了殖民的经验,后面再分封曹操的儿子们就容易多了。
曹操给刘协分封的封地是倭奴国所在的倭岛。
倭奴国,是日一本在汉朝时的称呼,这时候的倭国还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
曹操允许汉献帝以及效忠汉室的人去占领倭国,成为大燕国的番薯国。
按照刘协的想法,他自然不想去当什么海外诸侯,但是耐不住效忠汉室的大臣劝阻,以及曹操想要让他去海外的意愿。
在曹操看来,刘协虽然对他没有任何威胁,但是留在国内始终都是一个麻烦,与其如此,还不如把他送走。
公元215年,曹操准许刘协招兵一万人马,并且配发板甲以及精良的武器。
几个月后,曹操利用无数海船把刘协以及他的兵马送往倭岛。
并且曹操承诺,在今后的几年时间中,都会承担这支兵马的粮草物资的补给。
这个时代的倭国,还处于陶器时代,连青铜器都不会制造,更别说精良的武器了。
汉献帝刘协到达倭国后,只是花了两年时间,就横扫了整个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诸侯。
一万全副武装的兵马,其中都配发了板甲和精良的弓弩以及钢铁武器,这样的一支军队,是倭岛上的土著根本无法抵挡的。
公元216年,张辽率领兵马打通了河西走廊,再次控制了整个西域。
这时候,张青峰的任务终于完成了,不过张青峰却并没有选择马上回到二十一世纪。
公元217年,张青峰升任燕帝国丞相,主持全国的军政改革。
军队改革中,张青峰提出职业军人制度以及预备役军人制度。
这样的制度,能够有效的降低士兵老龄化,以及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军政改革中,张青峰提出了军政分离,军人不得干政,军队最高主官为皇帝,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得私自调动军队。
政治改革中,张青峰还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张青峰提议成立立法院,专门制定和废除国家法律。
立法院设数百席位,由各个行业的代表担任,一条法律只要得到了多数代表的同意,就能够写进法律条文。
除了立法院,张青峰还提议成立司法院,
司法院下设检察院以及法院。
之后就是政务院。
政务院下辖内政部,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矿业部,工商部,教育部,交通部,卫生部等部门。
张青峰的提议,在经过讨论后,被曹操通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