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家待了一天,朝中已经是风起云涌了。

老包可是末相,他下台了,政事堂就少了一个宰辅。

汴梁城中这两日不断有信使打马出城,韩琦说是有人在通风报信,在向文彦博等人示好。

老文当年被一个莫须有的河图事件弄下台,至今还在地方浪。

这便是大宋的规矩。

你做宰辅很牛笔,但宰辅不是终生制的,你今日宰辅,明日说不得就去了地方,出任当年你看不起的知州。

老文瞄着朝堂许久了,可先帝去了,赵曙登基,两位帝王都没想到召唤他,真的让人伤心了啊

现在老包眼瞅着就要下野了,这便是文彦博的绝佳机会,以至于出现了三波信使往一个方向出发的奇观,可见官场站队的热闹。

而另一个热门人选富弼也在经受考验。

“相公,有人求见。”

值房里已经坐着两波客人,他们谀词不断,直把富弼听的有些暗爽。

“富相,我等就先告辞了。”

两位客人很是客气的告辞,富弼笑眯眯的把他们送出房门,然后不禁觉得心旷神怡。

老夫只要进了政事堂,韩琦小儿,你就等着吧。

他踌躇满志的想着做末相的谋划,边上一个官员突然说道“咦好生奇怪,那沈安竟然没动静”

另一个官员也好奇的道“是啊他和包相情同父子,如今包相被人弹劾,他竟然不帮忙须知那苏轼连上八份奏疏,都是为了包相在辩解啊”

苏轼做朋友真的没话说,哪怕包拯和他并无多少交情,可有沈安在,他依旧是选择了站在包拯这边。

“可那些弹劾的人更多。”

弹倒一位宰辅,对于官员来说就是一生的荣耀,升官发财自不必说,此后盖棺定论时,这份荣耀就能换来无数好话。

包拯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选择了回家待参。

这就是心虚了啊

但凡知道老包脾气的人都说这事儿板上钉钉了。

可沈安为何还不动窝呢

说他忘恩负义

这个富弼不信。

外人不理解乱说话也就罢了,可他知道沈安不会不管包拯。

那是什么原因

“相公,陛下召见。”

来了

要决定一位宰辅的去留,帝王必须要召开朝会来决断。

富弼出门就遇到了政事堂的三人。

包拯不在,看着这个队伍好像单薄了些。

他们一路进宫,见到赵曙时,他看着有些疲惫。

新政需要干将,需要火力强劲的包拯,但现在包拯犯错,怎么办

强行留下

看看吕诲他们的眼神吧,分明就是希望如此。

一旦赵曙强行留下包拯,这就是在割裂朝堂,反对派们随即就会不断发动弹劾。

这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

一次两次赵曙可以不搭理,可当次数多了之后,当那奏疏淹没了皇城后,你还能坚持吗

当年的先帝就没坚持住,你行

“包拯之事”

赵曙才开了个头,弹劾如期而至。

“包拯假仁假义,表面大公无私,可私底下却在干些龃龉之事。”

“重婚再娶,这等事臣从未听闻,堪称是丑闻。”

“陛下,包拯庇护这等人,是想做什么臣以为他的动机值得深思。”

“”

一番弹劾后,赵曙看着面色铁青。

这就是顶不住的前兆啊

吕诲等人交换了个眼色,新晋侍御史杨坚出班了。

只要把包拯赶走,他就是反对派们拥护的新星。

“陛下,包拯为官以来,看似公正严明,可臣仔细琢磨了一下,他以前在地方时,实则并未有多少政绩”

这个是通病

科举为官,没磨砺几年就去主政一方,没政绩就是最好的政绩。否则那些新扎父母官放开脑洞,就他们的能力去治理地方,估摸着祸害一方的可能性会更多些。

这话一竹竿扫到了一殿的臣子,但大伙儿都不在意。

此刻说的是包拯,咱忍忍。

“及至出知开封府后,其人主政颇有酷吏之风”

这就开始泼脏水了。

“包拯任职三司使时,开启了清理官吏的先河”

大宋冗官,官员多,这事儿没办法动。大家都不动,包拯去了三司,却来了个大清理,一家伙赶走了许多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官吏,在当时引发了轰动。

那时看来很美好的事儿,如今也变成了罪名。

这便是党争

以后会更激烈一些,直接白刀子进去,黄刀子出来我捅你苦胆。

“他口口声声说是要厘淸吏治,可他在三司使任上干了些什么”

杨坚昂首,一脸的正气凛然,好像还多了些,满溢了出来。

“他竟然包庇王翔”

“重婚啊陛下”

杨坚痛心疾首的道“这等事败坏人伦,但凡是个人,他知道了就该唾弃,并检举揭发,可包拯在做什么他竟然压下了此事。”

“臣得知此事也是机缘巧合”

这是他花费了三百贯才买来的消息,堪称是黄金般的珍贵。一得了消息他就迫不及待的写了奏疏递上。

“臣恳请陛下处置包拯,否则人伦何以维护正义何以彰显”

杨坚躬身。

“臣等恳请陛下处置包拯”

这一刻的杨坚光芒万丈

吕诲躬身时,还不忘看了他一眼,然后不禁暗赞司马光的眼光就是好。

这等人才以往怎么就没发现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