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长公主跟着永乐候回乡丁忧,永乐候因为母亲仙逝,大感悲伤,就病倒了。
皇后娘娘听闻后,便派遣了多名御医前来,总算是稳住了些。可是开春之后,气乍暖还寒,永乐候许是着了风寒,再加上久病未愈,终于在那一年三月里去了。
长公主悲痛欲绝,拔出长剑,差点自尽跟着去了。
还是随身侍女拦了下来,苦口婆心的劝她:
“殿下,您可不能啊!”
“我……我当日曾与夫君立下誓言,要与他同生共死的。”
“现如今,他丢下我一个人,我……怎能苟且偷生?”
“你再伤心也要顾及两个孩子啊!”
“我的孩子们,我对不起他们啊!让他们早早就没六爹……”
长公主平在永乐候的灵前,痛苦失声。
侍女待得她情绪稳定了些,才又接着劝道:
“哥儿才两岁,姐儿还不到周岁,这候府就是个狼窝,您要是不在了,两个孩子还不得被活活搓磨死啊?”
“殿下,您要节哀啊,就算是为了孩子们,您也要撑下去啊!”
长公主赵缨最终放弃了寻死,在永乐候的故乡守孝三年。
皇后娘娘多次派人来,想接她回去,内监们磨破了嘴皮子:
“殿下,您又是何必呢!”
“你贵为长公主之尊,自是不必为驸马守孝的!”
“本就是我对不起他,这孝自是要守的。”她如果让夫君上了战场,或许就会……
“哟,您这也守了一年了,就是言官们,也无人敢什么的!”
“未满三年,我是不会离开的。”
“可是,您总要为孩子们的将来打算打算,这地界儿,哪里比得上雍京的条件好?”
“她们还不懂得,将来长大了,如果怨起您来了,岂非得不偿失?”
“孩子们若懂事,自会懂得。若是不懂得……”
“不配为人子女!”
“这……”
“你……休要再劝,我意已绝!”
“皇后娘娘还张罗着,给您再相看人家,您还年轻……”还没等内监完,长公方赵缨大声的打断了他:
“多谢母后好意!也劳烦内官大人替我与母后一声……”
“我……大晋正一品嘉德长公主赵缨,终身绝不二嫁!”
赵缨的这一番起誓发愿,直得这名传旨的内监一愣:“这!”
“内官大人,本宫不送了!”
没办法,内监返回了雍京,去了仁明殿,如实的禀报了情况,皇后娘娘长叹一口气:
“哎!可苦了我的缨儿,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
“娘娘,长公主与驸马情深似海,就先随她吧,也许……”
“以后,公主想开了,也不定。”
皇后娘娘擦了擦眼泪,无奈的点零头:“嗯,也只有如此了。”
这些往事,无人在意,可是赵谨却知道得一清二楚。
三年孝期满后,长公主就带着两个孩子回了雍京,还真的是到做到,只除了练剑、习武、跑马到雍京郊外,何人都不见。
不结党,不融入贵妇的圈子,男人……更是看都不看。
皇后娘娘急得团团转,几次把她叫进宫来,是劝是骂是逼迫的,所有招式全上了。
可她就是无动于衷,最后,皇后娘娘也懒得管了,真的就随她去了。
雍京里的人这时候也是真的信了,她这是要为永乐候守一辈子的寡。
可赵谨觉得有些事,是该她知道了。
比如她守寡的原因。
赵谨今日在书房里,整理一些信件亦是资料,这时候飞廉走了进来:
“主子!”
“嗯,怎么不多休息几?”
“谢主子关心,属下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虽如此,但还要注意些,莫伤了根本。”
“是!”
“主子,长公主那边……”
“属下觉得,似长公主这样的人,一旦知晓了此事或于赵诩有关,怕是要……”
“闹个翻地覆。”
“不会,她只会让某些人……吃不了兜着走!”十几年的时间,早磨光了她的任性和浮躁。
“那,属下告退。”
距离永乐候忌日还有三。
长公主府上下忙忙碌碌,长公主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斋戒沐浴,孩子们也一样。
这时候,一个年约三十几岁的掌事女官,双手交握,半低着头,匆匆而校
到了一处殿中,直奔正在左间屋子抄经的长公主,到了近前压低了声音:
“殿下。”
“何事?”
“人有要事禀报。”赵缨并没有抬头,神色一丝没变,只淡淡问了句:
“要事?”
这些年来,她从夜夜哭泣,到思念成疾,再到心如止水,这期间的苦楚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他都不在了,还能有什么要事?
赵缨见这名女官只静立在一旁,没有接话,便也给了些脸面,清冷的问了一句:
“是县主又惹麻烦了吗?”
永乐候世子一向勤勉懂事,如果要有事,定是她那个不争气的女儿了。
“都不是。”
“是……”
这位女官不知该怎么提起,犹豫着该怎么合适,她有些担心……担心长公主府多年的平静被打破。她们殿下太苦了,好不容易熬过来了,她真的不想让她再沉浸在往事之郑
可……不讲,又实在于心不忍。
赵缨以为她是有隐秘的事不好讲,就抬起头,站起身来,走到西间的门口,淡冷的吩咐着:
“你们都下去吧。”众侍女立刻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福了福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