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李峰教授的话后王二虎琢磨了一番笑呵呵地说道:

“李教授分析的很有道理,这种高能蓄电池除了车用以外,还有其他不少用途,分析项目风险,不能只考虑单一用途,如果把其他有利因素综合考虑,风险也许会小很多。”

王二虎考虑问题的思路非常开阔,对于高能蓄电池这种产品的风险,他不纠结于一时一事,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这一点令李峰这位业内专家也颇感钦佩。

“王总说得对,高能蓄电池这种储能设备,作为环保汽车的动力装置是其主要用途之一。

但它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说为野外作业,海洋渔业,农田耕作和抢险救援等需要电力的行业或领域提供动力,具有便携、使用方便、无噪音、无污染等传统燃油发电设备不具备的优势。

只要把这些用途开发出来,整个项目的风险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李峰微笑地补充说道。

马丽接过话茬道:

“其实即使是车用动力这一块,我们也相信大容量储能电池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现在的问题是,无论车用,还是其他领域,除去政策因素这一块,关键问题是电池造价太高,占整个设备的成本,动扎百分之四五十,甚至五六十,这显然不利于电池的市场推广。

李峰,你说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我想知道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你认为通过技术进步,能使电池生产成本下降多少?”

“哎哟!你要让我给出个具体数据,恐怕有点困难。

不过全世界的有关科研机构和技术专家,都在夜以继日地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攻关,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池成本将会有大幅度下降。”

“老同学,构成高能电池主要成本的因素有哪些?”马丽想从财务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当然是原材料啦,比如说电池隔膜和电解质,我们实验室就是做这方面研究的。”

“呃!,怪不得你对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电池成本那么有信心。我冒昧地问一句,你们实验室的现有技术,目前在国内国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马丽的问题,对于一个业内专家而言,可以说既实际,又尖锐。

“这个,我只能说,我们的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能达到我们这个水平的,在国内不超过三家。”李峰直言道。

“那你们的技术在国内有没有建成过规模化的生产基地?”

“目前还没有,在前段时间,倒是有两家企业跟我们接触,我们也去对方的企业考察过,但他们的企业规模太小,实力有限,我建议院里不要轻易跟对方签署合作协议。”

“哟,看起来跟你们合作还有很高的门槛嘛,那你说说,要想跟你们合作,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马丽笑呵呵地问道。

“倒不是有多高的门槛,最起码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合作建设生产基地,总需要投资一些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还要有其他的辅助配套设施,这些事项哪样不需要花钱?

另外,对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也有一些要求,毕竟高能蓄电池的原料或部件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管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跟管理普通生产单位比较,要求自然不一样。”

王二虎接过话题,“李教授,在世界五百强从基层管理做到部门高管的人才,可以管理这样的项目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