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圣公显然是不足以显示方腊强大的身份的,在年号的安排上,方腊也本着圣人的标准去指定。

要说起方腊定的年号,那也着实是有点意思,因为他这个年号和后来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居然撞车了。

永乐。

永远的富足安乐,这可能就是方腊现在的想法,我想几百年之后的朱棣在确定年号的问题上,也有借鉴过方腊这位老兄。

那既然现在自己是皇帝了,所有的标准都必须重新洗牌,解释权得归自己所有,起码睦州地区的解释权还应该是自己说了算的。

方腊是一个比较喜欢较真且有严重强迫症的人,和之前王则起义一样,方腊也喜欢按照自己称帝时候的月份改为正月。

要知道,当时他称帝的时候,可是十月初一,正是冷的时候,这要是改了月份,肯定又会闹出跟王则一样的笑话来。

但不管怎么着吧,自己是皇帝,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别人哪敢有什么意见。

原先没称帝的时候,什么事儿都好商量,如今当了皇帝,自然要与人不同,起码在等级的划分上,就得有严格的标准。

方腊规定,除了他麾下的将帅可以拥有铠甲以外,士兵们是没有铠甲的,别说铠甲没有,就连武器都没有。

作为一支有理想,有抱负的起义军部队,方腊的部队配置可以说相当的简朴,简朴到甚至连远程攻击武器弓弩都没有,士兵们要么拿大刀,要么拿竹子做的长枪,反正只要够能杀敌,就算是拿石头也无所谓。

当然,这是对一般士兵的标准要求,方腊的军队分为六等,像头戴红头巾的士兵,就可以拥有弓箭,运气好的,很可能还有铠甲,如果像其他颜色的就比较惨了,虽然服装比较统一,但是保护措施几乎没有,完全就是挺着身子上战场送死。

人数是越来越多,但效忠的人却是屈指可数,这帮信徒毕竟都是业余的,生活好了,谁愿意干这种掉脑袋的事情,所以忠诚度就无法得到保障。

方腊在称帝之后,丝毫没有放松对士兵思想的控制,他除了一如既往的烧杀抢掠以外,还在毁人不倦的道路上继续卖力宣传。

每到一个地方,先例行公事也就是抢劫,焚烧,完事以后,他再派手下虔诚的信徒去诱骗和忽悠那些不明就里的老百姓加入他的起义部队,以进一步壮大他的声势,这一招叫先打一巴掌,再给你一个枣吃。

由于这一套理论自古以来就比较吃香,所以方腊的人马很快又增添了几万,没几天的功夫,清溪县城就被彻底攻占了。

时任睦州知州的张徽使个挺怂的人,他眼见形势已经失控,也不敢隐瞒实情,于是便一五一十把情况汇

报给了朝廷。

宋徽宗看到张徽送来的奏疏之后,当即勃然大怒,给予了张徽撤职处分。

临阵撤职处分,这是北宋的一个“优良传统”,撤下去的人虽然不至于处死,但总要搞个贬谪或者发配,接替的人往往都是临时被抽调过来担任此职务的,事情结束了之后,该干嘛干嘛。

此次接替张徽担任睦州知州的是刚刚去青州上任担任知州的曾孝蕴。

曾孝蕴,字处善,福建晋江人,北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曾公亮的儿子。

曾孝蕴是个知道怎么赚钱的人,具体就体现在干漕运和搞水利这一块。

按道理来说,这么一个人才应该去工部工作才对,可是命运却偏偏安排他去了户部管理档案。

有一次皇帝去户部视察工作,就随便问了问曾孝蕴,结果这位老兄因为有病,半天愣是没有回答上来,搞得皇帝很是不高兴,随后便给调到了工部去搞工作去了。

曾公亮后来还去杭州担任过一段时间知州,也不知道是不是个人作风问题还是被牵连连坐,被贬到了安远军担任节度副使。

如今江南闹方腊起义,朝廷又想起了这位老兄,于是便又把他叫了回来,全力负责征讨方腊的事务。

很显然,宋徽宗还是没有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方腊在两浙闹起义,难道真的就是因为知州张徽昏庸无能导致的吗?

答案显然不是,如果不是宋徽宗为了自己的爱好,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跟着送命和家破人亡,更不会有方腊的起义。

但宋徽宗身为皇帝显然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作为北宋王朝最高的统治者,即便自己的做法是错的,那也死不承认。

大臣们心里很清楚这件事,但唯独皇帝自己不肯承认,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皇帝认错,那是很丢人的,有损国体,让手下的这帮大臣怎么看自己,自己以后还怎么服众?

当时朝廷的大臣几乎没有一个敢站出来反对花石纲这件事,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彻底让宋徽宗颜面扫地。

这个人就是时任门下侍郎的余深。

余深,字原仲,罗源人,元丰五年进士,蔡京门徒。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