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周军在忙于布局临潢府等地军政事宜,在南方的宋延渥也获得新的作战机会,原来,高丽国听闻辽国战败,马上就派兵北上,尝试占领辽国在鸭绿江东面的领土,实现他们朝思暮想的北上政策。
原来新罗末年,国内叛乱不断,甄萱起事,假冒朝鲜半岛的三国时候国家百济之后,自称后百济王。弓裔为新罗王室子弟,生而被弃,流落民间,遁入佛门,发愿与新罗政权势不两立。后来,弓裔见国内叛乱四起,觉得“乘乱聚众,可以得志”,就投竹州贼首箕萱,落草为寇。一年后,又改投北原梁吉,势力壮大。
一年之后,生于新罗北部松岳郡的王建随其父王隆投奔弓裔,王隆是新罗松岳郡沙粲,为一郡之首,他的投靠,为弓裔的发展提供了额外的助力,让弓裔另眼相看。
经过数年的努力,王建的能力也获得弓裔的认可,弓裔以王建为精骑大监,势力空前壮大。在世纪之初,弓裔称王,假称为两百多年前灭国的高句丽复仇而造反,声称“往者新罗请兵于唐,以破高句丽,故平壤旧都鞠为茂草,吾必报其仇。
数年后,弓裔立国号为摩震,正当弓裔不断地为自己的国家增添东方佛国的色彩之时,他极其信任的王建却发动兵变,驱逐弓裔,自立为王,国号高丽。
王建随父以郡投降弓裔,反叛政府,本是新罗内战,但是弓裔造反,打出为高句丽复仇的口号,王隆为一郡之长,参预造反,属于乱臣贼子。故而王建隐瞒自己的身世,称自己为高句丽后裔,定国号为高丽,利用新罗与高句丽的旧怨,并借助昔日高句丽之威望为号召,又欲占有整个高句丽旧疆。
高丽积极向北扩张领土,与辽国发生对立和冲突。
当初,辽太宗耶律德光攻灭渤海国之后,就将渤海遗民大量内迁辽东,一时间广袤的渤海故地变得地广人稀。辽国对原渤海地区,特别是对今朝鲜半岛北部女真地区控制减弱,高丽开始出兵与辽朝控制下的女真人展开对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
王建经略北边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统治的末期,高丽的北境已经远至永兴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超过了新罗。
与此同时,王建采取了移民实边的策略,将大量的人口从半岛的南部迁往北部。王建的这些措施增强了高丽北部的边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国土面积。
高丽一面积极经营西京,一面于清川江以北筑德川、长青、安朔等城,将高丽与辽国之边界由大同江推至清川江,作为对辽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积极讨伐居住于鸭绿江沿岸的女真人,蚕食女真故地。为了防备辽国,高丽建立光军司,编成光军三十万。辽国则于东京设东京兵马都部署司,下设契丹,奚,汉,渤海四军都指挥使司,东京都统军使司与都稳祥司等部,重兵戍守。
本来辽国势大,足以碾压高丽,只是辽国专注与中原事务而不愿意两线开战,让高丽有了可乘之机,高丽为了提防辽国,也在边境修筑了长城来进行防御。
周军伐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东京、沈州等地,让各地的辽军不是被歼灭,就是逃向北方,驻守边境的守军更是无心恋战,纷纷北撤。高丽军队打探到这个消息,马上尽起大军北上,争夺辽国的土地。
宋延渥北上之初就收到郭宗训的书信,让他与韩通攻下东京、沈州之后,就率军夺取开州、渌州,扼守鸭绿江两岸,然后隐蔽起来,等候入侵的高丽军队。
面对进退失据的辽军,周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开州和渌州,随后,宋延渥派出斥候,打探高丽军队的动向,准备下一步的战斗。
鸭绿江东岸的这一片土地真够大的,如入无人之境的高丽军队惊喜若狂,短时间内能够拿下这么大的土地,真是不可思议,能够趁辽国战败而抢到这些土地,实在是太好了。静爱书jingaishu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