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著严肃地说:“高丽乃大周属国,王昭见大周天子也要行跪拜之礼,何来对等?吾与王昭乃同殿为臣,汝乃王昭下属,敢不行大礼?高丽教化就是如此?”
徐熙默然,如果不是军情紧急,徐熙一定会回到客馆高卧不起,耗着吧,如今形势比人强,徐熙只好妥协,同意向王著行大礼。
徐熙说完客套话,就直奔主题,希望周军看在高丽国侍奉朝廷恭敬的份上,能够停战,各自退回原来的边界,双方恢复和平,高丽王国愿意增加进贡的数量,孝敬大周天子等等。
听完徐熙的陈述,王著有点疑惑地说:“徐先生,你觉得你们提出这个建议合适吗?”
徐熙当然明白,但是开天杀价落地还钱啊,总不能一上来就上底牌吧。他连忙说:“没有问题啊,我国本来就继承了高句丽,所以国号叫高丽,建都于平壤。鸭绿江内外都是我国的疆域,我们本来是想收复故土,所以才进攻辽国,没想到竟然与朝廷起了干戈,既然朝廷不许我们收复故土,那我们唯有听从朝廷的旨意,退回原来的边界,贵军也回到原来的边界,不是很合理吗?”
“荒谬,你们可记得半年前朝廷特使的警示?退回之前的边界,并惩罚擅开边衅的官员,你们置朝廷警示于无物,半年间出动数十万大军入侵大周属地,驱逐、杀戮我们的女真部落,修建军事设施、城池,还四处安置百姓,意图占领朝廷的土地,这就是遵循朝廷旨意?”
“高句丽是三百年前就灭亡的政权,你总说自己就是他们的延续,丝毫不考究史书典籍,自己的祖宗也可以随便认的吗?牵强附会至此,难道这就是你的治学之道?”
“当然,你们在家里说,让自己高兴,也没有问题,外人管不着,但是,你要把自己的臆测当做史实,要世人认可,那就贻笑大方了。你们要蒙骗没有史书的夷蛮,也许可以,在大周,四海之内的广袤土地上,所有部落活动范围、兴衰,无数史书典籍有详尽的记载,从古到今,无不涉猎。在详尽史实目前,你们的谎言就像肥皂泡一般脆弱,一击即破,你们就不要班门弄斧了,省得自取其辱。”
“这。。。。。。”徐熙听到王著的话,真是直击要害啊,一般人而言,必定会羞得满脸通红,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太丢人了。
徐熙却若无其事,面不改容,他心中打鼓,震撼啊,这个王著这般厉害,实在是不好糊弄,怎么办呢?啊,有了。
“大人,你说朝廷有无数史书记载,谁又能够保证这些史书不是臆测之说呢?也许他们也是道听途说的,怎能作为限定各个部落发展的资料呢?况且各国自强不息,教化夷蛮是我辈的责任,我们为这些夷蛮提供更好的生活不对吗?”
“呵呵,你这样说就是以己度人了,严谨治学是读书人的本分,无数先贤呕心沥血,教化万民,仁义礼智信是我辈做人的准则,臆测杜撰之徒只能贻笑大方,岂能世代流传?也许你们的藏书里有这些害群之马,让你们误入歧途了。”
“你说自强不息没有问题,教化夷蛮也对,你们要为这些夷蛮提供好的生活也可以,问题是越庖代厨就不对了,这是朝廷管辖的地方,你们要教化,可以送钱粮、派老师,但不能派军队,也不能占领土地,明白吗?”
。。。。。。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王著一点都不着急,引经据典,逐点驳斥徐熙的观点,让徐熙无可奈何。如果是平常,徐熙还有可能慢慢地磨时间,找机会反击,问题是现在时间不多,再拖时间,开京也许不保了。
时间紧迫、理屈词穷之际,徐熙终于拜服了,恳请周军停战、双方言和,高丽愿意遵循朝廷的旨意,重修旧好。
王著就说出了朝廷的停战、言和条件,对于徐熙来说,任何条件都是苛刻的,哪怕失去一寸土地、让他们分清高句丽与自己历史的区别、缴纳军费、惩办私开边衅者等等。徐熙再次巧舌如簧,逐个条件掰开来说,无非哭穷、叫屈、求饶,又愿意以劳力代替土地、代替金钱等等,只要能划下一点点也在所不惜。
经过历练的王著本来是个拓达的人,以前这些条件通常一挥而就,不过,他牢记郭宗训的嘱托,对于白眼狼不能不谨慎,他牢牢控制着底线,丝毫不让徐熙的计谋得逞。
谈了一天,最后,王著一句话让徐熙屈服了。
“我军已到开京,在城外三十里安营扎寨,如果没有问题,明天我们去开京再谈吧。”
“大人,下臣答应了,请大军不要攻城。”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