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沮授同时大惊,高顺也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朝廷有何反应?”

刘恒摇头叹息:“至今仍无消息,洛阳依旧歌舞升平,朝廷大员安于享乐,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些情况。

相反,各地官吏毫不体恤百姓疾苦,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

青、冀二州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什么?”三人同声惊呼。

赵风拿出一摞信函说道:“确实如此,这些是外驻商人送回的密报。经过多方打探,对太平道已有所了解。

创立者名叫张角,自称大贤良师,能治病救人呼风唤雨,太平道组织严密,行事诡异,处处透着邪劲。

最近半年突然开始收集铁器、筹储粮草、聚集教民。正如主公所说太平道已经在北方扎下根基,甚至于荆州、汉中都有教民。”

荀彧翻阅信函,心情越发沉重,“莫非,太平道意图造反?”

沮授合写有‘冀州广宗’字样的信函,眯眼捋须道:“根据信函所写,太平道暗中收集铁器、粮草,确有谋反企图。

授在冀州时也曾听过关于太平道的事,只因事不关己一直没放在心,想不到短短几年竟发展至如此地步。

按照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太平道起事的时间极有可能是明年。”

刘恒惊讶地望向二人,心中暗道:“沮授、荀彧果然是世之奇才,我是早知历史走向才能判断黄巾起义,他们凭借这不多的情报便可得出如此结论……幸好他们为我所用,否则即便空有千多年知识也未必能胜过他们。”

“如授所料不错,最早当在明年十月!”沮授缓慢推测道。

这一次,刘恒震惊的合不拢嘴!没有错,史书确实记载:张角原定十月起事,只因属下告密,不得不提前在二月举事。

刘恒愣愣的凝视沮授半晌,才问道:“为何在十月?二月、九月不可以吗?”

荀彧放下信函解释道:“沮兄所说十月,当为秋收之后,此时起事可以轻易获得粮草补充。

如果在其它月份,粮草不足,造反绝难持久,倘若因此耽误农耕……必将导致饥民遍野,百姓流离失所,后果不堪设想!”

听到荀彧的分析,刘恒立刻担心起来,“荀彧说的没错,黄巾军在二月仓促起义,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

起义初期势如破竹,却很快被官军镇压,究其原因主要是粮草不济,迫使张角不得不放弃步步为营的策略,改做孤注一掷直接攻击洛阳,希望用最短的时间灭亡汉朝!”

念及此处,刘恒思索要不要将有人告密导致起义提前举行的事情说出来,可转念一想,二月起义是在没有自己影响的历史中发生的,既然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并存活下来,说明有些事情已经改变,而且出乎预料,高顺、沮授、荀彧齐聚麾下即是明证!

犹豫间,赵风说道:“荀公所言极是!如在二月,耽误农时不说,一旦官兵镇压不利,致使各州陷入战乱,等到各州存粮用尽必将出现无数饥民……”

言及此出,赵风恍然大悟,用崇拜的目光望向刘恒:“难道主公要求商人将赚来的钱全部购买粮食运回三郡便是预防此种情况发生?”

刘恒摆手否认,说道:“未雨绸缪,多做些准备总没有坏处。况且乌桓连年劫掠,储备足够的粮食也是必须。

至于太平道,世事无常,谁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打算?也许不闹,也许小闹,也许大闹,更有可能提前闹,在无法预测的情况下,只有提前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沮授闻言神情骤紧:“如果真在二月出事,那明年北方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到时候流民无数饥民遍野。

嗯……郡府要做好准备,如果太平道真的造反,那么主公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招收流民,即可增强边郡实力抵抗乌桓,也能让大汉百姓少受损伤,多保留元气!”

荀彧闭目冥想许久方才说道:“依此看来郡府储备的粮食仍然不足,民居、耕地、筑房材料、布匹、农具、种子等也需立刻筹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