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吴王攻下罗城的消息传到黄州时,郦元琛当即项,请徐鸣出亲迎二人至黄州,为吴王庆功封赏。

一年前蔡识那场浩浩荡荡的全程缉捕,被解释是为追捕张幼珍所设。周隐之所以消失不见,乃是吴王向蔡识讨要,而周隐为张幼珍之死所摄,不忍在故地睹物思人,便来向蔡识辞行,随陈裕卿迁往西北。

徐鸣得知此事后也忿忿不乐,心里还是有点责备蔡识独断专权的意思。蔡相平白背了一张黑锅,也是一肚子气不知往哪里撒。

而今徐鸣没有找他商议便盲目召回张幼珍,似乎也在和青云直上的蔡相赌气。而蔡识得知徐鸣诏吴王回黄州,惊得差点连手中杯爵都没有拿稳,连忙赶到黄州行宫同徐鸣争论时,发往罗城的公文和信件早已启程。

蔡识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回到自己帐中,仰面躺下。

此次吴王回黄州,虽徐鸣只准他待两千兵马随行,可蔡识还是害怕,他害怕会出现变数。

今晚他怒气冲冲自行宫回营时,听见黄州松林的夜枭连连叫了四声。有句民谚道“夜枭鸣,不过三”,他心头突然满上一阵不安。

他拂袖离去之前看到了郦元琛的眼神,平静如水,看不出任何波澜,似乎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蔡识对此一无所知。

陈裕卿那种遍身杀伐气的封王,周隐那种心思玲珑剔透的谋士,绝对不能回来。

他叹了口气,闭上眼睛。

今晚的月亮很圆,霜花落了满地。大概再过一个月,便是张幼珍的忌日了。

仿佛又回到了曾经,那些与徐家兄弟,张姓儒生合坐一桌,把酒言欢的日子。

他本是齐鲁东海口的私盐商人,官府垄断盐食买卖,他干得就是从朝廷这条大龙牙缝里扣食的日子。虽家财万贯,但一旦被发现,大概就是奔赴刑场的命运。

他也曾有一位自幼相识,父母定亲的姑娘,他对她甚为用心,每到花信时节,都会亲自去市上买下最好的花枝,放到她家的窗沿上。

他本想及时收手,结束这个从祖父辈上流传下来的交易,于是慌慌忙忙地置田购地,准备在那年三月金盆洗手,然后迎娶那个一直缠绕在他心上的女子。可惜意作弄,因手底下饶一次泄密,他被朝廷押下,抄家没产,千万家业毁于一旦。

后来他才得知,告密者正是与自己定亲那位女子的弟弟,他未来的舅子。原因正是他不忍家姊嫁给一个私盐贩子,过朝不保夕的生活。

他身在牢狱之中,苦笑着在自己的判决书上按上手印,然后向胥吏提出最后一个要求,想要见那女子一面。

待她月白色的裙摆出现在狱中格门处时,他抬起眼来问,我马上就要赴黄泉了,在临死之前,我们可否把婚约履行?这样待你我百年之后,还可以厮守在一起。

问这句话的目的便是试探,他想知道她是否真心对他,他想知道她弟弟的所作所为,她是否知情。

果不其然,那截月白色的裙摆颤抖起来,她轻轻啜泣,纤细如花蕊般的声音响起:“阿识哥……我们,我们没有缘分……我会给你多烧烧纸,你千万别在底下咒我们……”

听了这句话,他眉眼间闪过一丝厉色,从牙缝里恨恨挤出一句“滚”。他知道如今再对她要求什么也只能算强求,但是他愤懑不平,他不甘心。

似乎他只能带着这一腔怒意奔赴断头台了。但是意垂怜,他迎来了转机。

黄州黄河决堤,急缺修堤人手,朝廷为他们这些死刑犯画了一张大饼,承诺他们修堤最为得力的人可以免死。但是这“最为得力”要怎么判,则值得商榷。

不过是在他们临死之前,再榨干身上最后一点价值罢了。

他浑浑噩噩地随着押送的差吏前往黄州,浑浑噩噩地同其他壮丁同吃同住,直到徐响大喊一声揭竿而起,他才如梦初醒。

彼时风雨交加,黄河滔滔大水在地之间澎湃不息,却只能充当那饶一个背景。

“朝廷待吾不仁,尔等又何须从义!”

地间一声辽阔壮呼,迎来的却是无边寂静。千名面黄肌瘦的民夫呆怔着立在原地望着那个身影。他看到随之一位白面青年从餐中鱼腹中掏出白帛,上面赫然写着“风雨归处,真龙腾”。

明知这是设计好的场景,他却忍不住心潮澎湃,举起他惯来摆弄算盘的肩膀,握拳直挥向,嘶声大喊一个字。

“反!”

此言一出,千呼百应。

待到将要列写讨伐羌朝檄文时,他自告奋勇,以苍草为毫,以乌鱼为墨,裂帛而书。

待到他一气呵成,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含笑的嗓音:“阁下的字迹很是好看。”

他转过头,看到那位在鱼腹中藏书的白面青年早已换了一身装束,手提折扇头戴折帽,一派儒雅温和的书生打扮,他他叫张幼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