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崇祯不得不思考,所谓功高盖主,说的就是这样的。
杨杰现在已经走了足够强大的实力,能够造反的实力,至于他有没有反叛之心,都不重要,都要加以提防。
沉思良久,崇祯又自言自语道“兴许是我多虑了,杨杰两个多月前还只是一个小兵,现在已经位居人臣,封爵拜将,朕待他不薄,如此恩宠,他当不是忘恩负义之徒!”
然而,随着接下来几天时间,关于此战的消息不断传回,崇祯的想法渐渐发生了变化。
“武安侯郑之俊临阵脱逃,被平虏伯杨杰阵前斩首!”
“平贼将军左良玉,朱仙镇之战,尉氏之战,两战皆不听号令,临阵脱逃,被平虏伯杨杰斩首!”
“督师侯恂之子侯方域,大战之际图谋军需,视同谋反,被平虏伯杨杰亲手格杀!”
“大战之后,山西镇大肆吸纳流贼俘虏,已由两万兵马,扩充至十五万!”
“尉氏之战,山西镇动用火炮五百余门!”
……
听着王承恩不断的宣读着关于中原战场的情报,尤其是跟杨杰有关的情报,崇祯皇帝仅仅的攥紧了拳头。
杨杰现在拥有的,不再是两万兵马,而是足足十五万大军啊。
崇祯批的军费只有两万人的,杨杰拿什么养十五万大军?
而且那五百多门火炮,即使神机营也没有这么多的火炮啊,哪弄来的?
假如杨杰现在就造反,北京城的挡住的他的大军吗?
更别提,杨杰接连斩杀了郑之俊,左良玉,侯方域三人,虽然他们都有过错,但这本应该是他崇祯皇帝的权力,现在却被杨杰都给杀了。
换句话说,这会不会是杨杰铲除异己,为谋反做准备?
说不定,杨杰趁着此次大捷回京,直接来一场军事政变也不是不可能。
必须要提前防范,否则指不定自己哪天醒来,就成了杨杰的阶下囚。
崇祯皇帝的脑海中,迅速梳理了一遍大明的军事力量,长江以南的军队战斗力都不怎么样,承平日久,流寇也没怎么祸害长江以南,对付土匪山贼还行,真要打起来,没多大战斗力。
左良玉已经被杨杰消灭,陕西的秦军,四川的白杆兵,战斗力都不弱,但距离京城太远。
京营更是靠不住,郑之俊带去的两万京营,也就炮兵发挥了一些作用,其他的完全是丢人现眼。
最后,崇祯的目光盯了关宁军。
关宁军本就大明最强的军队之一,而且把守关宁防线,距离京城又不远,外能抵御鞑子,若是发生内乱,又能及时回援京城。
拿定主意后,崇祯吩咐道“宣吴襄进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