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芝大笑了几声答道。

“大汉外有重险可固守,内有如赵子龙这般闻名天下的良将。而吴三江天险已失其一,若不能和大汉同舟共济,恐有亡国之忧。”

“汉、吴两国相结合,拥有四州的地方,大王您是有名于世的英杰,诸葛亮亦是闻名荆州的人才。”

“若汉、吴两国可以成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力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常理。”

“大王现在若想委身曹贼,曹贼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若不遵从命令,其就有理由再次讨伐,我国必定见有利而顺流进发,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孙权低下头沉思了很久,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形式确实是蜀汉要好一些。

邓芝说的有道理,自己三江之险都丢了一个了,魏国只需要慢慢蚕食即可。

那个夏侯称又是一个恶狼一般的人物,只要看准破绽就会狠狠的扑上来。

人家蜀国打不过打不了大门一关死守益州,人家还有着赵云这般天下名将,守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

孙权左右为难,这个时候顾雍走上来附在孙权耳旁小声的说道。

“至尊无论是向蜀还是向魏,都免不了其中一方的讨伐。只有游走在两邦之间,找到时机吞下一州,才有一线生机。”

孙权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让邓芝回去复命,说东吴愿意与蜀国联合。

同时孙权依旧继续朝贡魏国,但是孙权知道蜀国一定会北伐,到那个时候就是自己的机会。

于是安排陆逊加紧练兵,下一次不仅要把夏侯称从江东赶出去,孙权还要鲸吞整个荆、扬之地。

孙权派遣上次被俘的张温,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国。

孙权对张温说道。

“本无需惠恕出使,只是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与曹丕往来的用意,故委屈您惠恕出使。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大举进攻。”

张温一听这不是在逗我嘛,咱东吴的兵啥实力,上次在建邺是看的真真切切。

顺风仗的时候一个个全是甘宁,逆风的时候就架起主将投降。

就这种兵连山越都不一定打的过,还伐魏呢。

让我这样去蜀国出使,还不够丢人的呢。

于是张温回道。

“我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出行外交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张孟谈那样播扬国家声誉的能力,又无子产阐述事理的功效。”

“然而诸葛亮见识深彻,精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虑和屈伸权宜之计,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之心,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至尊只需回一封书信,足以抵过千言万语。”

总之张温就是一个意思,老子不去!

孙权的脸色立刻就变了说道。

“孤曾经听闻秦将孟明视被俘于晋,但其知耻而后勇,每当秦国有危难时都会第一个挺身而出,才有了后来大败晋军之事。”

“如今正是国家危难之际,难道孤的手下就没有孟明视这样的人嘛?如果是这样,孤或许也应该学一学楚王杀了那个子玉。”

配合孙权的表情和这番话,张温得出一个结论。

这趟自己想不去估计也不行了,于是应下了这个差事。

张温随着邓芝抵达蜀国后,前往宫廷呈上表章说。

“古代商高宗守丧却使殷商国祚再次复兴昌盛,周成王年幼却使周朝德治天下太平,他们功勋普盖天下,声威振彻四海。”

“如今陛下以聪明的资质,与古代圣贤等同,贤良大臣辅佐执掌政务,满朝精英有如群星璀灿,远近人们仰望您的风采,无不欢欣前来依赖。”

“吴国勤勉军旅国力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同规共谋,有如河水绝无反顾。”

“只因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太少,故此只好忍受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夺我州郡掠我百姓。今大王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表达友情。”

“陛下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臣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

诸葛亮一听,这张温文采很不错,就是有点单纯,可以利用。

于是诸葛亮经常让邓芝陪着张温饮晏宴,在成都好好招待张温。

临走时诸葛亮还特别派邓芝回访吴国,送一送张温。

张温回国后大肆赞扬蜀国,说蜀国人才济济,像秦宓这样的饱学之士都臣服于蜀国。

但是在孙权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了,总感觉张温有点太亲近蜀国了。

仿佛现在的张温已经不是东吴的臣子,而是蜀国的臣子。

孙权既暗恨张温赞赏蜀汉政治,又嫌忌张温出生四大家族,张温的声名过于显赫,百姓都为他的德行才能所迷惑。

担心张温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就考虑用什么方式来中伤张温。

直到今年发生了暨艳案,这才被孙权逮着机会将张温下狱。

一时间在东吴朝堂与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而此时夏侯称这匹孙权眼中的恶狼,也在越县收到了风声,发现了这块肥肉。

这么好的机会,我夏侯称是咬上去呢?还是咬上去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