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祗是张家老二,也就是张温的弟弟,年少时就享有才名。

不过在夏侯称看来这其中水分很大,你要说张温三兄弟有一个张温很有才华,这夏侯称相信。

人家张温的才华是实打实的,能说的出口的。

孙权都让张温当太子的老师,足以证明张温的才华。

那张祗和张白有啥过人之处?

有什么事迹流传?

有什么文章传世?

夏侯称估计这也就是世家间你捧捧我,我捧捧你。

这个张祗是吴郡西部都尉分管的正是从阳羡到乌程这一片地界。

先前四大家族撤出吴县的时候,张祗索性把家安在了乌程。

可是张家怎么就突然要降魏了呢?先前张温还拼死在建邺抵抗魏军。

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太子孙登,俨然一副吴国忠臣的模样。

“近来蜀、吴联系频繁,张温又是吴之肱骨,这其中可会有诈?”

周循摇了摇头。

“妹婿可是觉得张惠恕乃忠臣,或以诈降赚我州郡?”

夏侯称点了点头。

“我曾在王凌军中见过张温,其容貌奇异伟岸,虽为阶下之囚,却不失铮铮铁骨,乃忠臣也。”

周循回到。

“我曾经求学问于张温,知其才多智少,华而不实,其人於清浊太明,善恶太分。”

“这样的人若是身在山野之间,可以成为一代大儒。但若是身入庙堂,却可能招致身死族灭,须知这世间并不是非黑即白。”

夏侯称和张温只有一面之缘,不像周循在江东长大,还曾经求教于张温,了解他的为人。

听周循的意思,张温在东吴混不下去的可能性很大。

夏侯称来自后世,自然知晓跟随孙十万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善终。

东吴的形式这么严峻,孙权还总是窝里斗,难怪军备松弛,战斗力这么差。

周循接着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张温早年引荐过一个同乡,暨艳,推荐其担任选曹郎。

暨艳也没有辜负张温的推荐,一路坐到了尚书的位置。

暨艳个性耿直、刚正不阿。

而且有着这个时代文人的通病,喜欢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

黄初五年也就是今年年初。

东吴在前年夷陵之战打败了蜀汉,去年又割让三郡给魏国,现在外患暂消,内忧却在加剧。

北方的曹魏政权恢复稳定,蝗灾也被控制了下来,北方一带逐渐进入和平年代。

为孙氏立国提供了“人才基础”的“北士南流”也基本停止,放眼望去,吴国的朝堂上多半是江东士族和那群难逃士人的子弟,很多还是靠着爷爷、老爹的势力滥竽充数。

暨艳也发现了这一点,他觉得身为国家人事部门的要员,吴国硕果仅存的能吏,必须要做点什么。

不能让东吴陷入腐败之中,让这些硕鼠们尸位素餐。

于是暨艳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官吏考察,并以吴王身边地位最清贵的郎官为重点。

暨艳的措施非常严厉,考察称职的不到十分之一,不称职的都被连降几级,有“经济问题”的全部改为“军吏”。

这相当于是断了人家士族垄断官场的路。

比如这个暨艳要是在魏国发动这个官吏考察,夏侯称的那个小舅子周胤,肯定会被清退。

夏侯称能愿意?

陆逊、朱据、陆瑁等人听说这个事情,赶紧跑来劝诫暨艳,说这个事行不通,再不收手会惹祸上身。

暨艳就是不听,觉得东吴积弊已久,必须以重锤整顿吏治。

运动展开后,这些吴国的士族子弟们自然一百个不愿意,别说他们自己不愿意,他们的爷爷、老爹、伯伯、叔叔能答应吗?

于是这群人就在朝堂、民间闹了起来,一副这事不解决就造反的架势。

这件事暨艳错了嘛?暨艳相当于东吴的人事部长,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觉得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不能让没能耐的家伙混在主公身边,挨个考察一下,不合格的,就让他滚蛋。

这样做当然没错,可是东吴的政治形式已经固化,一个暨艳根本撼动不了这颗巨树。

但是暨艳的背后如果没有孙权的首肯,有这么大权利去干这事吗?

当然没有,这件事情就是孙权让他去干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一下这些东吴的集团分子,找机会清除他们。

但是当士族们和将领们闹到武昌宫的时候,孙权就不能再作壁上观。

为了孙家王朝的稳定,暨艳注定是下一个商君。

于是孙权站了出来,以吴王的身份给暨艳判决,判决书是这么说的。

暨艳的父兄,当年曾经跟着那些“恶逆”专门和王室作对,孤没有计较这些,还是重用了他。

孤也是在考察他,但他经不起考验,露出了狐狸尾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