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港小学,位于管区旁边,菜市场百步之间。有两个校区,旧校区都是二层楼,就读的是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新校区是一栋三层高的楼,就读的四五六高年级的。两个校区都很近,距离也就十来米。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到旧校区,但低年级的学生却不能去新校区。那栋是那么新,校园是那么漂亮,设施是那么新颖,可却被那一扇铁门隔开了,他们只能透过铁门的镂空处张望,拼命伸头往里面看,期望能窥视全貌。
快点升到四年级,这几乎成了低年级学生的心声。
鱼旎带着小拓在课间见了大姐一面,很快小拓就被校园中的秋千、翘翘板吸引了,玩了一圈之后,也到了放学时间了。
十点四十五分整,由副校长敲响放学的钟声。
这个时候的小学还没有铃声,一般到点后由副校长或老师,拿着小锥子敲铁钟发出的声音。
“小旎,你知道吗?上学可有意思了,我今天认识了好多同学,有许多都是和咱们不同一个村的。我同桌小花好厉害呢,她已经会从一数到二十了,我只会数到十呢。”
“没事的大姐,等老师教了,你很快也能学会的。”
农村孩子父母基本上没管过学习的,什么都是放养式的,只能老师不投诉,随便你在学校怎么造作。要是你成绩好,他们砸锅卖铁都供你读女孩子难说,要是成绩差,最多让读个初中,能读到哪就靠你自己的本事。
“今天老师说了,每个新同学的家长都要给学校挑两担沙子,为学校建设。咱们没有沙子,听说在咱们村水库对面的新田村有,可从那里到学校有两公里呢。”
“咱们家有自行车,不怕,让爸爸去两趟就够了。”她记得确实有挑沙这么一回事儿,那时他爸爸去新田村找了好久才找到,还花了两块钱。
就那么两担沙子,去买吧,人家全车卖才送,根本买不到,可学校又不收这个钱,就是要每人提供货。
唉,要是村子有谁家现在在建房子就好了。
……
从学校出来有很多卖零食和书面的小摊,课间和放学后是最热闹的。中间那条横跨三个村的大路是她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这条沥青大路可以说是见证了金港管区人们的丰衣足食。在这条路上有菜市场、三轮车车站、自行车维修点、两个电影院、一个小诊所,一个加煤气点,数个小卖部。
如果不是生活在这个地方,估计很少人能想象到在八十年代末,农村竟这样发达,说是城镇也有人相信。
如果记得没错的话,在九七年,整个金港管区四个村落通行的大路都铺上水泥路,在她重生前几乎每条小路都铺上水泥了。
她记得毕业后在省城工作,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不大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觉得很丢脸,她从来不回避这个问题,她会向别人介绍她的家乡,她从来不觉得城里比她们好。
说实话,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很多白领工作都不如他们家乡农民收入的高,只不过年轻人吃不了苦,想到外面闯一闯罢了。
很多同事经她了解她的家乡,都特别的羡慕。
当然,金港管区的富足,并不代表和平镇所属那几个管区的人们都过上这样的日子。和平镇有两个管区是小岛,一个岛也有七八个村子,不过距离镇子很远,交通不方便,那里的居民生活要差上很多。
除了岛上的居民,其它管区则是以种地为生,看天吃饭,不过比岛上的生活要好一些。金港管理区的富裕优势主要是在地理环境上,这一条沥青大路东边通向康县,西通和平镇直到县城。交通的便捷,给养殖的虾农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