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其实很短,眨眼便过去了。

中秋这日,步云夕按宫里安排,酉时与李谏一同进宫拜见裴太妃,与她一道用膳。

“往年护送圣灯的人选,都是宗族里德高望重的人,今年想是易之终于成亲了,皇上有意抬举,点了他的名,这可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好事。”裴太妃今日心情极好,往她碗里夹了个玉露团,“你今晚有得辛苦,多吃点,回头我再让人给易之送些点心。”

李谏陪裴太妃聊了一会后便匆匆往皇城去了,今晚皇帝将在朱雀门城楼上点灯,而皇城的布防一向由李谏掌管,况且今晚还得由他亲自护灯,他少不得亲自打点。

据说大慈恩寺在前朝时叫无漏寺,当年李氏家族攻入长安那天正是中秋节,曾得寺中僧人暗中相助,李家登基后,将无漏寺改名大慈恩寺,又拨款修葺,成为长安最大的寺庙。每年中秋,皇帝都会登上城楼,在城中百姓的瞩目下亲自点亮圣灯,再命人把灯送至大慈恩寺,主持方丈接过圣灯,用圣灯的火点燃可烧一年的香塔,供奉至佛前,祈求皇帝龙体康泰,国祚永昌。是以朝廷对每年的点灯、护灯仪式都极为重视。

步云夕见裴太妃兴致勃勃,想着今晚裴云笙将死去,心里有点歉疚,给两人添了酒,举杯朝她道:“姑姑,这段日子我虽在长安,可进宫陪你的日子却不多,实在不该,我自罚一杯。中秋之后,天气渐凉,你得多保重。”

裴太妃笑咪咪地饮了一杯,“你这孩子,无端说这话做什么,往年时节,我都是一个人在乾祥宫过,今年有你陪我,可比往年好多了。再说,来日方长,我还怕将来你不进宫看我吗?倒是易之这孩子不懂事,本就公务繁忙,外头又有个让他挂心的人,难免冷落你,让你受委屈了。”

步云夕笑着道:“哪里的话,我一点不觉得委屈……”

她说的是真心话,裴太妃却打断她,“你不用在我面前装,姑姑怎么说也比你多活了二十多年,你们在我面前做戏,当真以为我看不出来吗?到底是我的儿子,就你们那种装出来的鱼水和谐,骗骗外人还可以,想骗我这个当娘的,你们的道行还浅了些。”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她和李谏的演戏,在裴太妃眼里大概就是三岁孩童的小把戏,步云夕尴尬地看着她,“虽说骗人不对,可咱也是不想让您担心,这不也是一种孝顺。”

裴太妃嗔怪地看她一眼,复叹息一声,“你不用顾忌我,其实最委屈的人,是你。当初我一门心思让易之娶裴家女,无非是私心作祟,想着以易之如今的权势,可保裴家无虞,我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但总想着你们还年轻,时间久了,总会生出点情愫来,就算你们之间没有夫妻的情谊,你也享有这别人求之不得的富贵荣华,却没想过,你若是可以自己选,是宁愿要这泼天的富贵,还是一个与你琴瑟和鸣的夫君。姑姑是过来人,当然明白没夫君疼爱的女人日子并不好过。云笙,你别怨易之,说到底,让你受这种委屈的人,是我。”

李谏早就摆明态度只喜欢柳乘月一个的,是她一意孤行,非要他娶裴云笙,他浪子不回头,怪不得他,至少他还在她面前演戏,她拍拍步云夕的手,难过道:“你若是要怨,就怨姑姑我。”

若是可以选,裴云笙自然会选一个疼爱自己的夫君,而不是这荣华富贵,步云夕不知道她会不会怨裴太妃,但她已经死了,而自己这个赝品,今晚也将“死”去,怨恨已没有意义,“怎么会怨您呢,姑姑所做一切,不过是为了裴家。哎,今儿中秋,快别说这些扫兴的,这玉露团可好吃了,姑姑您也尝尝。”

俩人正说着,甘露宫一名小内侍提着一个冰鉴进来,朝两人见了礼,从冰鉴里取出一壶五色饮来,说是太妃这几日偶有晕眩,且今晚还要赏灯,不宜饮酒,皇帝特意命人调了这五色饮让她品尝。步云夕悄悄打量一下,裴太妃神色淡淡的,对皇帝的细微体贴并没多少意外和感动,许是早就习以为常。

接近子时,宫中一众妃嫔浩浩荡荡随帝后蹬上朱雀门的城楼,城楼下已聚满欢呼雀跃的百姓,李谏麾下的千牛卫正有序指挥,将观礼的百姓划分成数个区域,以免有人推搡踩踏受伤。

今晚天色极好,银月如盘高悬于空,步云夕极目眺望,纵横分明的街道,处处张挂着彩灯,人潮涌动,整个长安城已是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随着一阵韶乐奏起,司礼官大声宣布子时已到,原本喧嚣的朱雀门忽然安静下来,皇帝在万众瞩目中点燃了立在城楼上的一座巨大灯塔。灯塔一亮,城楼下的百姓顿时齐时欢呼,高呼万岁的声音一浪接一浪。

她忽然有点明白,为何从古至今,无数人不惜陪上性命,即便众叛亲离也不惜攀上这座皇城的顶峰,只因站在这最高处,景色太过迷人。她不由又想起那日素音的话来,她若留下,便是靖王妃,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她当真一点念想都没有吗?此时细想,若自己不是出生在凌霄山庄,从小锦衣玉食,跟着祖父走南闯北见识过这花花世界,而是一普通穷人家的女儿,她还能拒绝这巨大的诱惑吗?她不敢高估自己,恐怕不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