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球,接发球——

费德勒抢了,但高文发球质量着实出色,尽管费德勒抢上了,质量却差强人意,回球效果未达预期。

于是,高文的第二拍进攻衔接就已经跟上。

其实,费德勒的接发球质量已经非常出色,并没有那么糟糕。

力量、速度、尾劲兼具,整个球质够沉够冲,并且推向中路,不偏不倚的中路,限制左右打开角度的空间,击球不容易,唯一可惜的就是落点,没有能够推深,没有能够在空间层面上挤压并且压制。

这样的机会,高文不会错过;但同时,也不会掉以轻心。

脚步,往前一步,站在底线上,双手反拍迎前。

没有贪心,没有冒险,没有着急,只是借力打力,一拍滑板击球,以手腕控制为主,控制弧线控制落点,击打出一拍反斜线,半推半扫地,朝着费德勒正手位底线大三角推过去,场地空间顿时打开。

对阵德约科维奇和穆雷,全场没有漏洞,正反手必须完全打开;对阵费德勒和纳达尔,反手位往往是突破口。

这似乎已经成为职业网坛的共识,但重点就在于,这些巨头们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他们的战术策略就不会展开反击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以,如何利用短板、如何战术布局,则是一门学问。

就好像这一拍,高文可以用正手击球,但他让开位置用反手击球;高文可以选择反手斜线击球,但他选择反斜线。

一个细节,两个细节,连续打破预期,带来惊喜。

其实,在网球回合里,也就是电光火石的短短一刹那而已,甚至可能毫秒都无法捕捉到细节变化,但费德勒的启动速度就明显被高文的动作牵制住。

等待再次启动并且横冲到位的时候,击球点就靠后了。

击球点靠后就意味着挥拍难度增大、发力难度增大、控制难度增大,即使费德勒试图发力也需要稍稍控制,否则回球可能就直接出界,连带着落点控制也需要谨慎一些。

这一点点偏差,为高文的第三拍进攻衔接再次创造空间。

然后就可以看到,高文的脚步提前半拍出现在斜线位置上,准确无误地等候到费德勒的正手斜线,一拍试图发力却明显带着控制的击球,反而是高文的脚步依旧站在底线上,抢上升点完成变线。

机会——

直线,出击。

这一拍击球,高文就明显发力了,没有控制落点,而是以力量和速度为主,瞄准直线,第一时间出手,通过抢上升点来压缩节奏,瞬间制造优势。

啪。

击球声,干净、清脆。

球网对面就可以看到费德勒风驰电掣拍马赶到的身影,连续大跨步的狂奔,身后留下一连串残影。

一看就知道,费德勒识破高文的击球套路,提前启动提前移动,为自己争取到宝贵空档,单手反拍没有迟疑也没有犹豫地,抬手就已经撞了上去。

啊!

费德勒发力了。

啊啊啊!

费德勒的单手反拍速度完全提升,拍头刷了起来,硬碰硬地,从借力到发力,能量瞬间全部释放。

转守为攻!

和高文一样,费德勒也只需要短暂的喘息空间就已经足够,一丝一毫的缝隙、毫厘之差的预判,他就能够见缝插针地扭转局面,发动致命的反击。

逮住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抓住一次被动防守的空档,然后,颠覆局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