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爱吃稀奇古怪的东西。”青木想起从前地方官员献上的那道猴脑,胃里都直犯恶心。当时公子便拂袖离席而去,应当是极厌恶的。
青木在脑海中仔细搜寻着记忆。再要想别的,可就难了。
灵光一闪,青木忽然想起公子昨夜看着那小馒头的眼神。
苏苏姑娘做的,带回来的,公子应该都会喜欢。
又想到姑娘她今日问这些,大概是想为公子下厨,而他方才说的都没太大用处。
青木抿了抿唇,决定大着胆子自作主张,他抿出一个笑:“我瞧着,绿豆和栗子馅儿的点心,公子还算喜欢。”
苏苏没想到他和自己喜欢一样的馅料。
这倒是好办。
在青木这儿也问不出其他什么,苏苏便又去找郑嬷嬷帮忙。
要做出合口味的点心,馅料和饼皮可讲究的地方有很多。苏苏一想到是特地做给他的,便不自禁地有些紧张,要让郑嬷嬷把把关。
这天下午,朝宁院外是一番忙碌景象。而朝宁院里祥和宁静。今日是除夕,有家人在京城的,青木都准了假,只剩了苏苏身边几人和小厨房的人。
苏苏不能去云寿堂一聚,朝宁院这边年夜饭是膳房准备,小厨房里只需晚上烧几个菜,因此很是清闲。
郑嬷嬷自是乐意教她,只是她经常伺候小主子用饭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下他的喜好,郑嬷嬷也拿捏不准,便和苏苏一道尝试调了不同甜度的馅料。
小禾和小苗乖乖地守在一边看着。等糕饼出炉,热腾腾地摆在盘上,苏苏和郑嬷嬷尝过一点之后就拿了两个最甜的给她们吃。
而糖放得最少的,苏苏咬了一小口,味道不淡,郑嬷嬷也觉得还好。
想到夫人在小主子五六岁那时经常做给他吃的点心,郑嬷嬷眸中露出怀念的神色,便侧身对苏苏说:“有道点心,我还算拿手,不知姑娘可想试试?”
苏苏眼睛一亮,点点头表示愿意。随后便在郑嬷嬷指导之下,取了些松仁、胡桃,耗了一个时辰做了盘百果糕。
而徐弘简对苏苏的一番忙碌毫无所觉。
刚讯问完嫌犯的小吏将记录的本册放入柜中锁好,扭了扭脖子,一边抬手捶肩,一边跟身侧的人抱怨道:“也不知这徐大人是怎么了,不好好在府里等着过年,竟跑到这儿来待了一天,天寒地冻的,炭早用完了,年后才有,他居然也不嫌冷。从城里坐马车出来,到这儿要大半个时辰呢。你说,徐大人不会明日还来吧。”
旁边那人用肘碰了碰他,低声道:“少说这些。这案子不算大,但搁置了多久你不是不清楚。有徐大人帮着把这事了结了,你不也少操心些?”
前头说话那人嗳了一声:“我不是见识少了么,像徐大人这般勤勉的,我还真没见过。那些孩子这下能安安生生过到春天了,老周是第一次就跟着大人去的,你不知道,他回来跟我说的情形有多可怜,一个个小孩儿凑在一起取暖,脸都冻得通红,多的一床棉被都找不出来。”
刑部公务繁多,能让徐弘简出手的都是棘手的大案,偶尔机缘巧合,接手牵涉平常百姓身上的案件,于百姓而言,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今日被人拉出被窝,匆匆赶来帮忙,小吏心中微有怨言,可他办差多年,从没有除夕这天到官署处理过这种案件,以往在正月里倒是曾经连熬几个通宵,只为权宦子弟收拾烂摊子的。他不得不承认,徐大人是为数不多的尽心为百姓谋福祉的好官。
想到此,小吏扭头到墙角的箱子里翻找出一个破破烂烂的手炉,到临街卖大饼的摊子上买了两张饼,多给了些钱往炉中添了炭火给徐弘简送去。
这案子说起来也简单,两个道士装扮的人不知从哪找到父母不详的十多个孩子,在县镇上四处找富贵人家去做法事,一面好言好语骗着内宅妇人,一面做着将那些孩子“送”给子息艰难的人家,收取钱财。面上粗略瞧着,他们算是在照顾无家可归的孩子,但有一天孩子们为了取暖,不小心把后院的柴垛都给烧了,引得邻居都去救火。大家进门一瞧,才知道他们穿的用的都破旧不堪,原来平日里那两人带孩子出门都是精心妆扮过的。
年后等顾大夫配制出他需要的丸药过后,徐弘简便要寻机会南下,因此近日都在加紧处置公务。
昨夜里见着小苗,他又想起那些还在附近寺庙里待着的孩子,便一早乘车过来了。
依着流程,那两名嫌犯的审讯很快就结束了。
徐弘简此刻正提笔列着清单,准备让人一一买来送到暂时容留那些孩子的寺庙中。
一道熟悉的嗓音在门口响起:“我家夫人酿的酒,让我给你送一送。啧,我找了老半天才找到这儿来。本来她还说有相熟的师傅做灯好看,要我问你是否要订上一个。可我看你这性子,哪是会在元宵节陪小姑娘四处闲逛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