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一辈人说过去的事情,总的来说还算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特别是老人一边讲,一边带着你找好吃的。
出了火车站,一行人没有搭车,就这么走走停停,走街串巷,净往那犄角旮旯里面钻,可苦了两个扛着摄像机的小哥。
终于,高老师在自家黄门脸的小店门口停下了脚步。
易铭了解过,这种黄门脸的店一般都是清真馆子。
小店门庭若市,两个煤气炉子架在门口,一个炸油条,一个摊煎饼。
这里的油条一部分单卖,一部分炸出来,会被当做煎饼里裹的馃子。
不少人手里提着鸡蛋,嘴里哈着白气在摊子前面排起长长的队列。
小摊后面,戴着白帽的大娘手艺极好,一勺绿豆面浆不多不少甩在滚烫的圆板上,拿着“璇子”手腕转上两转,一张煎饼就成型了。
将蛋液均匀涂抹,待它稍微凝固,依着顾客需求刷上面酱、腐乳、葱花、辣椒酱,之后把枣红色的油条摆在其中,左右包好,此刻再用铲子将其拦腰斩断,搁进袋子。
统共花了不到两分钟,一份珍馐就到了顾客手中。
之后,顾客便要陷入选择困难,是来上一碗浆子,还是一碗羊汤,甚至饭量大的可以点上一碗嘎巴菜。
易铭一行人刚现身店门口,立即被排着队的大家认出来,左一个“高老师好!”,右一个“高老师来吃饭?”。
不过没有一个人愿意把自己位置让出来。
大冷天出来吃口热络早饭,就是天皇老子也甭想插自己前边儿!
这就是上年纪的姐姐们和爷们儿们的追星态度。
高老师看上去很喜欢这种氛围,跟到队尾开始排队,易铭也凑在后面听高老师和他的这些老乡们闲聊。
“高老师介是拍电视呢?在哪儿播?嘛时候能看着?”
“镜头先别对着这边,让姐姐我先抹个红嘴巴儿!”
“小伙子,你可得好好给高老师写歌儿啊!要是写不好,不但我饶不了你,我家里老妈妈也饶不了你!”
“会说话吗!会说话吗!小伙子,有对象了吗?要是没有姐姐给你介绍一个?”
“哎!小伙子,我家姑娘和你年纪一边大,还单着呢!阿姨把她微信推给你!”
易铭彻底被天津人民的热情打败了,站在高老师后面愣是没憋出半句话,给周围人乐的够呛。
一个和高老师年纪相仿的老人说:
“高老师,我八七年就开始听你的歌儿了,我第一盘磁带里就有你的歌儿。后来我顺着磁带上的地址给你写信,你还回我了,不过当时寄信太慢了,等家里收着你的回信,我已经南下深圳了。等我那到信已经是一年多以后了。”
这席话仿佛勾起了大家的回忆:
“我和我家那口子就是听你的歌儿认识的,那会儿他开音像店的,店里经常放你的歌儿,我就老去他店门口蹭歌儿听,后来就认识了。这一转眼啊,半辈子就过去了……”
时光穿梭确实让人唏嘘,但美好的爱情故事却让这个早晨意外的明媚。
小店的顾客来来去去换了好几波,易铭一行人终于是吃完了饭。
易铭因为吃过饭了,所以没吃多少,仅仅喝了碗豆浆。
高老师年纪大了,也没什么饭量。
不过,一起的四个工作人员却吃的进行,尤其是两位摄影小哥,扛了半早上的摄影机,确实饿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