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要听从推荐,提升他做督师,召他回京?

君无戏言。

如此戏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外界舆论会怎么说?

有的人联想到崇祯除掉魏忠贤的手段。

心中更是对这个少年皇帝增添了不少畏惧。

场上陷入一片静寂之中。

终于,次辅刘鸿训上前,奏道:

“陛下,袁崇焕、钱龙锡之事还当从长计议,论罪该死。只是若当真处死袁崇焕,舆论只怕会有些不好,。”

李标也附和道:“袁崇焕这厮颇能惑人,就是微臣在内的朝廷官员,都曾以为他功绩不小。民间对他守宁远更有不少吹嘘。若是贸然杀他,陛下名声会受损。”

朱由简听他们这么一说,眉头又拧紧。

他倒不是真觉得应该放过袁崇焕。

而是这两人提到舆论,那确实相当重要。

晚明民间舆论发达。

舆论往往能直接影响朝政。

在舆论的掣肘下,许多事情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根本没有办法做。

明代可不是像清朝一样,什么事情都是皇帝自己说了算。

如果不重视舆论的作用,那事情终究会弄到不可收拾。

看来,自己要想在这个时代有番作为,改变历史命运,对舆论必须下番功夫。

想到这里,朱由简点点头道:

“两位先生放心,朕心中有数。”

他称内阁大臣为先生,这是表示皇帝尊师重道的礼节。

朱由简顿了一下,说道:

“王在晋留下,其他人散了吧。”

众官听了,都有些错愕。

王在晋神色一动,眼睛发亮。

皇帝要他留下,显然是对他特别看重,有要事和他单独商量的意思。

但眸子里的兴奋之色一闪而过之后,脸上随即浮现出一层忧虑之色。

要知道他现在是兵部尚书,并不是内阁成员,皇帝单独留他一人议事,这大违惯例。

何况,即便是内阁,皇帝一般也应该把所有辅臣召集在一起讨论,没有单独留一人的道理。

现在这样,虽然说明他很受皇帝重视,但无异于让他成为群臣攻击的目标,成为众矢之的。

而落入这样的境地,往往是没有好结局的。

过去曾经担任内阁首辅的严嵩和张居正,都因为帮着皇帝办事,违背了下面群臣的意愿,而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他想到这里,心中忐忑,抬眼看看周围。

视线所及,果然与不少带有敌意和鄙视的目光撞上。

在场许多官员已经把他定位成了迎合皇帝的佞臣的角色了。

就连内阁首辅韩爌此时看向他的目光,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隐隐含有一层怜悯的意味。

王在晋心里有些抽紧,正想着是不是应该上前推辞,或者要皇帝多留几个人陪着自己。

就听到一声断喝:

“朕叫你们散去,你们没听见么?”

韩爌干咳一声:“臣告退。”

便带头转身告退,其他官员见了,这才纷纷行礼退去。

不多时,在场的外朝官员,只剩下了王在晋一人。

朱由简却没有先对王在晋说话。而是先从怀中掏出一页纸,扭头交给身边的王世德:

“你亲自带几个得力的锦衣卫,去江南把这十二个人找来,尽快送到京城,朕要见他们。”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