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过《武穆遗书后,梁凉才知道郭靖黄蓉为什么能凭一本书,就成为领兵大将。

华国古代的兵书,大多只讲大略,细节根本不提。比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类的,在后世基本上谁想看都能看到,然后能成为兵法大家的,却极其少见。

《武穆遗书就不同,是岳飞一生的用兵心得。从选兵、练兵,到阵法、兵种配合,乃至后勤、抚恤,全都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使是才智平庸之辈,也能照本宣科,成为水准之上的将领。

梁凉也由此明白了,为什么这本兵书流传不广,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太好了。

看过这本书,随便什么人都能有统兵的能力,万一造反怎么办?就算不造反,万一再出一个岳飞怎么办?将领的威望比皇帝还高,到时候是像岳飞一样杀掉,还是等着他黄袍加身?

所以,这本兵书根本不能面世,真要是不得已要流传出去,也会被大幅度阉割,弄的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样,只讲大略,不提细节。

梁凉手里这本《武穆遗书虽然比较详尽,但是要真用成为统帅,还需要有大批兵马供他实践才行。可惜郭靖是不会给他带兵的机会的,区区三百丐帮弟子不是真正的士卒,数量也远远不够。因此这本兵书也只能成为知识储备,等将来去别的位面再实践吧。

就这样,梁凉隔一天出动一次,和蒙元斥候斗智斗勇。以他的武功,和灵活的应变,和蒙元人对阵总是赢多输少。即使蒙元人出动太多兵马不得不撤退,也总能保住绝大多数部下的性命,战损极少。

可是不管梁凉和其他江湖豪杰如何给力,在大势面前依然无可奈何,被蒙元几十万大军逼的步步后退,最终不得不据城而守,将城外的大片土地都让给了对手。

蒙元军攻到城下,战斗方式又是不同。首先是骑兵突进,沿着城墙奔驰,同时用弓箭攻击城头。城头的宋军用弓箭还击时,往往因为骑兵的速度太快而射不中。宋军毕竟不是会武功的江湖人,没法和蒙元人比射箭。

随后是蒙元的步兵,在盾牌掩护下的弓箭手,抵近到射程之内,用箭雨覆盖城头。宋军虽然居高临下的站在城头上,可箭法不能和对方比,之前又被骑兵打击了士气,现在和对方的步兵对射居然也占不了上风。

再然后才是蚁附攻城,无数步兵顶着盾牌,背着土袋,将护城河填平,然后再用云梯登城。

这一步是伤亡最重的,不论是在靠近城墙时被箭雨覆盖,还是在登城时被滚木礌石砸下去,都是非死即残。

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才能展现出蒙元人的悍不畏死。明知道冲上去会被滚木礌石砸到,居然也毫无惧色,依然满脸狰狞的冲上去。如此前赴后继的冲锋,除了让城下的尸堆越来越高之外,也给了城头宋军极大压力。

终于,一个垛口处的宋军被蒙元弓箭手清空,其他地方的宋军没来得及堵住缺口,就被一队手持刀盾的蒙元步兵爬了上来。

城头被突破,城下的蒙元军顿时兴奋的高呼起来,而宋军则士气大沮,甚至有人转身逃跑。

就在这个时候,郭靖亲自带人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就将好不容易爬上城头蒙元军全部杀光,重新占领了城头。

这一幕让城上城下都安静了几秒钟,随即蒙元军大怒,宋军则欢呼雀跃,然后两军继续开战,打的更加激烈。

梁凉站在城头上,虽然看不到远处的东西,可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依然让他有种置身大潮中一般,感觉一个浪头过来,就能把他吞没。

这种感觉很不好,清楚的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也就罢了,更难受的是,他根本无法看到浪头从哪来。十米之外就是一片模糊,潮水般的声浪让他无法分辨任何东西,他成了真正的瞎子。

只有十米距离的精神扫描,第一次让梁凉非常不满意。如此巨大和复杂的环境下,他的耳朵和精神扫描都成了摆设,让他空有一身决定武功,却根本帮不上忙,让他无比憋屈。

既然在城墙上无所作为,梁凉只能回到城里,帮助维持秩序。

城里虽然也有很多杂音,可毕竟比几十万人齐声呐喊强得多,梁凉的耳朵还能发挥点作用。

而维持城里的秩序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蒙元军不知道派来多少奸细,动不动就放火、下毒、刺杀将领等等。特种作战并非现代才有,刺客可是个非常古老的职业。

只是古代对特种作战没有系统的整理和训练,导致成本高、收效低,这才没有普及开。但只要让奸细成功一次,造成的损失就不是小事,所以该重视还是要重视起来。

恰好梁凉就精通特种作战,现在用来抓奸细,倒是如鱼得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