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食物端到木桌上,大快朵颐起来。

“唉,都是炖煮的食物,味道真不咋地。”

王明吃了一口鱼肉,顿感有些失望,他想起了鲜美的蒸鱼或酸菜鱼,可惜部落没有调料。

其他人也觉得吃着炖肉较单调,就着辣椒与蒜蓉才容易下咽。

这个时代,人们烹饪食物的方式主要是蒸煮和烤,调味品除了盐之外就没有了。

与族人吃完饭,王明就让婢女们去收拾餐具。

他又跑到了部落的粮仓里。

从里面取了一盘黄豆,他看着黄豆思索起来。

他记得后世有很多食品和调味品都是用黄豆造的。

豆浆?

做豆腐或者豆腐乳?

可是没有大型石磨,这很难将黄豆研磨成豆浆和豆渣。

没有金属工具也难以加工出能转动的大型石磨。

对了,黄豆还可以做黄豆酱或酿成酱油!

部落正缺有技术的产品,何不把无用的黄豆做成大家都喜欢的酱油和豆酱呢?

想到这里,王明连忙把黄豆带回家并忙碌起来,他记得前世在农村时,就见过别人做黄豆酱。

他将黄豆泡开并清洗干净,然后放进陶罐里炖煮,将黄豆炖熟之后,就用竹匾盛起来放晾。

取来舂臼,将小麦研磨成面粉。

把面粉裹在黄豆上,然后盖上一层麻布,再盖上一层干草,将其放在一旁发酵。

第三天,掀开一些干草,他发现黄豆的表面开始长黄色的毛。

又到了第五天,他把干草和麻布都掀开,发现这些黄豆已经长满了黄毛,甚至还能嗅到一股淡淡的酸酱的气味。

无论是酿造酱油和造黄豆酱,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发酵。

发酵黄豆这个过程虽然简单,但也要到汉代才被人们发明出来。

王明将这些硬黄豆块拿出来看了看,觉得发酵好了,就将其敲碎。

取来一个用热水烫过的陶罐,将发酵过的黄豆块放进这个陶罐里,在里面添加上凉白开,水位要盖过黄豆块。

这是五斤黄豆块,他放了一斤盐,并将其搞拌均匀。

将陶罐放在太阳底下晒,晚上拿回屋里存放好,早上起来再搞拌一次,继续去晒。

第三天下起了小雨,他连忙把酱拿回屋里,避免被雨水泡到,出太阳后又拿出去晒。

就这样,经过二十天的反复晾晒,这批酱已经完全发酵好。

颜色很油亮,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酱香味。

用筷子夹了一些尝尝,他兴奋起来,这是熟悉的酱味。

很明显,他成功造出了黄豆酱,其实只要发酵好,黄豆酱就没有什么难的。

接下来,他又开始弄酱油。

制造酱油的方法跟制酱的原理差不多。

他很快又制出发酵好的黄豆,而且这次的数量还不少。

他将发酵好的黄豆块放在一个更大的陶罐里,在里面加上大量的水和盐,这次放的水要比酿酱的要多,就这样放在太阳底下晒,平时也翻动一下,还得防雨水和防蚊虫。

酿造酱油需要好几个月,王明也没空打理,就交给几个婢女打理,他打算几个月后再看看这些酱油酿得成不成功,若是成了,就教族人造酱油。

在此期间,他新建了一个作坊,教族人造黄豆酱,他准备将黄豆酱卖到各个部落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