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回答到:“倒是已经从牢里出来了,你明日可去看望他,不过现在正在床上趴着呢!”

胡氏一听心中松了口气,然后紧接着又问他:“怎么在床上趴着?”

范进解释到:“因为知县还有打板子的衙役与我商量,若都打得轻,怕瞒不过众人,于是在后面十板子加大了力度,不过没什么大事。”

胡氏听了后点了点头,说到:“没事就好,待会我差人去买点膏药,明天去看望他一下。”

然后又看了看范进,小心翼翼的说道:“夫君不妨和我一起?”

范进想了想,还是拒绝道:“如今我本应在家中守孝,却因为事务不断外出,出于孝道,我们二人应留下一人在家,明天还是你去吧。”

于是胡氏也不再继续让范进跟她一起去探望小胡屠户了。

范进现在不由自主的就将自己往大孝子的人设上带,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面具带久了,就真变成你的脸了。”

在吃完饭后,范进又回到了书房写文章,为什么一直在书房写文章?因为范进已经摸到了科举的诀窍——不就是刷题吗,即使到了现代的高考,刷题也是提高成绩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而且现在的范进拥有着记忆上的优势,所以刷题加上过目不忘,范进再辛苦这三年,不考个进士就不合理,为什么不是状元?想考个状元难度怕不是一般的大。

在古代的科举不是你写得好就算好,科举的题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八股文就类似于现在的议论文,不仅要看主考官的喜好,更要看皇帝的喜好,还有科举其实也是分卷考试的,所以高考的时候抱怨地区不平等,这其实在古代已经开了先例了。

在明朝,洪武三十年(1397)。仁宗洪熙元年(1425),以南北文化水平高低不同,规定南北取士分配比例为,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

宣德、正统年间,又分为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南北卷地域、比例时有调整,但均坚持南北分卷取士。

用南北卷来进行科举选人,是为了平衡朝廷局势,缓解南北矛盾,在统一全国人心的一个方法。

范进算得上是南派考生,所以如果主考官是北派的,那想得状元的难度就更大了。

而且明朝的党政严重,什么东林党、宦党、浙党之类的层出不穷。

而会试考试内容重经义,轻诗赋。主要考的是八股文。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所以你必须熟读四书五经,或者说是通篇背诵,由于四书五经就那么多,而科举的题又不能重复,所以出题者只得将语句拆分出来。

在现代大多对八股文都持一种批判态度,其实在这个时代八股文是有一定好处的。

以前隋唐时期重诗词歌赋,而考生考试之前都要写诗然后前往达官贵人家去拜见,以期待得到赏识。这样的主观性就太大了,写了诗夸我的和不写诗的待遇肯定不同。

而八股文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是八股文有着严格的格式规定,考官评卷时根据格式和内容可以快速的做出客观评价。

二是八股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出题,范围窄,对于寒门士子而言,这些书普及率较高,容易得到,使得参加科举的士子不论贫富,身处何地,都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当然这些都相对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