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他看见别人专门请范进写诗,以为范进的名气也是很大,而且刚刚他观察了一下这范进,即使在刚刚那种情况,这范进面色也是稳如泰山,丝毫不在意周围人的眼光。
而那外表老态,稳如老狗,身上却是一种脱俗的气质,这不就是他想要的谋主吗?
说会范进这边,范进想到:“写一首这样的诗,既不会落下我的才名,也不会让宁王觉得我很厉害想来招揽我,我就是要站着还把这钱挣了。”
此时的范进还不知,因为这首诗,范进成为了被宁王屡次想请出山当幕僚的导火线。
范进念完之后,恍然不顾他人惊讶的眼光。这首诗本来是郑板桥先生写来描写雪的美丽,就叫咏雪。
其实乾隆皇帝也是有一首相似的,叫做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也是乾隆皇帝三万多首诗中唯一被录入小学课本的诗。
而能够入选不是因为乾隆的诗有多好,只是为了教小朋友认识汉字一到九。
而且诗词如同现代的歌曲一样,而这两首诗的相似程度如此之高,放在乾隆现代怕是会得到一个抄袭和裁缝的称号。
当然,在古代是不可能的,即使说抄袭也是郑板桥抄袭乾隆皇帝的,至于为什么是郑板桥先写出来的,谁在意呢?
说回来,众人虽然觉得范进的诗有取巧之处,但慢慢品来也是感觉精妙。
知府大人反应过来后也是夸耀到:“范进此首诗,虽寓意简单,语言精炼,但也不妨是一首上佳之作。”
众人听到连知府都这么说了,也就不再讨论范进诗的缺陷,也是相继的捧了起来。
只见开始让范进写诗指教那人跑到范进面前说到:“传言范进诗词无双,如今一看,果不其然。”
范进就懵逼了,他记得郑板桥的这首诗以前被大家认为是乾隆的,在网络上相继嘲讽,他也嘲讽过,之后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是郑板桥的,就觉得这诗好了很多,但要说达到这群人吹的这么好,范进也不觉得。
而范进不知的是,古代的文会其实就是一群文青聚在一起,然后相互捧臭脚,只要范进刚刚做的诗稍微还看得,那就会被他们吹出个所以然来。
古代的名士之类的,还不是都是吹出来的,真有人当名士然后隐居在某地不与外界交往,那都是在自称隐居的同时,时不时叫几个文人墨客过来,然后写一些诗词,一传出去,别人才知道你志向高洁,在某地隐居。
真正隐居的人,有几个知道他呀。
还有古代的大诗人,基本上都是没做过什么大官,然后写的就是些不愿意与他人同流合污,还有什么家国之情,都是得不到才发的牢骚,主要是想跪着挣钱都没有门路,所以只有写诗发牢骚。
你让那些写自己壮志难酬的诗人去真正身居高位做什么,他们可能也做不到了。
当然,这只是指某一些诗人,不具有普遍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