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揣度着皇帝的心思,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议周王的罪,皇帝态度暧昧,现在贸然站出来,多半要碰一鼻子灰。
朱棣见没人说话,冷冷说:“怎么,都没话说吗?平日里个个不都一肚子道理吗?什么藩王权重,妨碍朝廷施政,干碍社稷。”
“既然你们都不说,那朕就说两句,太祖皇帝分封藩王时,本意是让藩王成为朝廷和天子的屏障,分镇各处,天下一旦有事,藩王与京师呼应,呈拱卫天子、安定社稷之势……”
“但时移世易,太祖的设想虽是好的,但他老人家哪里能料到子孙如此不肖,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哪里个个就成才呢,既然都不成才,不能成为天子屏障,那分封藩王也就事与愿违了。”
众人听到这里,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看来刀子就要落下了。
但朱棣突然话锋一转:“这些藩王虽不肖,但他们都是朕的骨肉兄弟,朕以仁德治天下,难道连兄弟也容不下?”
至此,皇帝的态度算是说明白了,皇帝要削藩,但也不是要赶尽杀绝,所以皇帝没有揪着谋反的事不放,过河不用桥了,那个告密者也就没用了。
剩下的,大殿上的诸位人精也都知道该怎么办了,皇帝的指点到此为止了,不能把话都说完,有些话,身为臣子的,该站出来的时候,还是要主动站出来说,为君分忧嘛,不给皇帝搭个台阶,皇帝没法下台。
朱高炽突然想到几天前进宫时的情形,当时皇帝说了一句“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结合今日皇帝的态度,此刻他已心中雪亮,皇帝是要处置周王没错,却不是要他的命,大略是给周王好好放放血,然后重重申斥一番,顺便夺了藩王的兵权,甚至不排除皇帝有意拿周王做法,给其他藩王树个榜样,然后其他藩王依周王的成例处置……
想到这里,朱高炽已然有了主意,当此关键时刻,正是自己挺身而出替君父分忧的时候,机会难得。
朱高炽跨前一步,底气十足的说:“陛下,儿臣有话说,周王虽有诸多不法事迹,但他毕竟是太祖高皇帝的骨血,古有八议之例,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陛下以德服人,周王可循八议之法,议亲、议贵,儿臣想为周王求个情,请陛下从轻处置,削掉周王护卫,再削去其半数封邑,以示惩戒,同时朝廷明召天下,宣讲天子照扶诸王的圈圈心意,和警戒诸王守法教诲之心,以宣天子仁德之心,以正朝廷朗朗正气。”
永乐皇帝不愧为英君明主,历来从谏如流,听了太子的谏言,满意频频点头,“好,说的好,你能时时处处以仁德为念,体会朕以德治天下之意,可见你的圣贤书读的好,东宫的经筵师傅讲的好,你的办法好,既维护了朝廷法度,又顾及了骨肉亲情,情理法都兼顾了,太子的说法,你们觉得如何?”
皇帝都夸成这样了,其他人哪个还不知趣?
尚书和大学士们个个都是精明人,都早看出了端倪,你们爷俩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出戏唱的,周王被玩弄于股掌,回头还得感谢太子帮他君前求情,谢天子隆恩饶他不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