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事情实际上比这要复杂的多,可作者水平有限,看的都是点网上历史地摊文,请别喷我。
武将逐渐失去对基层军队的控制,财权军权基本上都被文官集团剥夺殆尽。
而明朝中后期又在的各地增派都御史(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时候的官职就是这个,请看前文)一职,总理几地军事,巡查地方,平定盗贼,此后武将就更没有什么话语权了。
我们暂时不去评判两者的善恶,毕竟从地方都司手里抢来了卫所的财权之后,文官对卫所粮饷的贪墨可一点没有比武将斯文多少。
大明的军备废弛,朝廷财政几乎要被军事支出拖垮,不能光怪武将不要脸,专喝兵血,吃空饷,压榨军户,文官集团自己也不是那么干净。
而且,文官集团控制卫所之后,导致了一个虽然当时短时间来看没有什么大的破坏,却影响深远的问题。
那就是由于卫所军户待遇的进一步下降,上级对于军户贱籍的轻视,导致的军户逃亡,兵无斗志。
武将们在压榨军户时多少还会在意卫所士兵真实的战斗力的问题,毕竟无论是平定地方上的流寇盗贼,还是抵御蒙古入侵,土司叛乱,都需要他们带兵上阵。
但是文官并不在意这个。
毕竟到到时候他们大概率是不用冲在第一线的,坐镇后方指挥武将出阵等着刷战功就好了。
这也是在明朝中后期武将家丁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不过是武将们对于卫所兵战斗力的直线下降的无奈之举罢了。
毕竟,如果能用朝廷的钱养兵的话,又何必自掏腰包呢?
当然,我们都知道明朝中后期卫所士兵战斗力急剧下降,有着许许多多的历史原因。
但战斗力不可能凭空下滑,总要有原因的,没有什么改变会是凭空产生,在看本书时,或者在看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啊老爷们。
而杨廷和作为大明首辅,武宗时期授予的“柱国”对于大明的军事体系目前的状态,自然比很多人要清楚的多。
毕竟武宗当政的时候,这位一心想着收回兵权的大明天子可没少借着各种由头练兵打仗。
而武宗朝的内阁六部,杨一清,王琼等文官更是一个赛一个能打。
在大明,文官指挥军队没有什么奇怪的。
文官有军队的指挥权,合理合法。
本书的文官一般指的是通过科举和恩荫入仕的地主集团在朝堂和地方各级道府衙门的代表。
而武将代之的则大多是通过军功和继承父辈的武爵上位的勋贵和北方的地主。
划分指的是是获得权力的途径不太相同,并不单纯是职务上的划分——毕竟明朝自己都不太讲究这个。
“此事你就不要管了……我来处理。”
片刻之后,杨廷和心中似乎已经有所定计。
他对着杨慎说道。
“父亲!可……”
“够了!”
杨廷和罕见的爆了粗口,可见朱厚熜召王守仁入京之事对他而言并不像表面上的那样平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