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考一句“停笔、封卷”

陈艋望着早已全部答完的卷子,期间已经审查了不下十遍,修改完善了一些小错误,以及更加详细的补充。

只是一些才子望着一小半没答的题,却感慨这四小时过的真快。

就算是全部答完的考生,也不知道自己答的对不对。

实在是这次科举的试题太陌生了。

他们准备的各种诗词、散文、言论,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而随着卷子封存。

宁杨也把卷子转到了科技时空,分别送往了各个计划中的学校内。

这些带有投影仪的学校教室内,早就有各科的老师在等待批卷。

一共一千所学校,一万名大学老师与教授。

他们都是知晓古代科举的事情。

顿时,随着时空隧道的展现,他们除了惊叹以外,就很快进入了状态,开始小心的拆封。

但伴随着卷子一张张拿出来,他们第一时间就被卷子上的字体所吸引。

“李老师,你看这考生的行书体!像是打印机里打出来的一样!”

“来来来,王教授,你是专门研究书法的,你来看看我这边的卷子,单单这行文,我就想要给这位学生加分!”

他们相互讨论着,都对古代才子们的书法赞不绝口。

可是他们说归说,都没有第一时间去改卷,只是大致整理了一下。

又等待了一会。

在下午将近一点的时候。

各个学校的投影仪打开,链接了远处的视频信号。

屏幕中出现了一个大会议室,里面坐着卷子出题人和众多教授,为各地接收信号的改卷老师们,讲解了大致的答案。

并且一再要求,同一个学校内的老师们,需要交叉改卷。

如果遇到答案不确定的情况,可以随时联系他们。

这样虽然浪费时间,但可以确保这些试卷分数的客观公正性。

而随着时间过去。

第三天下午五点。

古代世界的临时指挥室内。

宁杨与吴老、梁帝,丞相四人,正在商讨古代留学计划的时候。

一条消息也发到了指挥室内。

吴老看了一眼,上面显示所有卷子批改完成,分数也全部统计。

汇报人员就在门外站着,随时等待吩咐,就可以进来汇报。

“那咱们先看看才子们的成绩吧。”吴老笑说一句,看向宁杨。

宁杨点点头,又看了看坐直身子的梁帝。

梁帝端起茶,向着吴老和宁杨一敬,颇有些家长面对老师的紧张。

大汉王朝的学子们,相当于他的孩子。

万一成绩不好,脸上就无光了。

要知道这些试题是众多教授根据古代世界的知识所相应出题。

理论上来说,有六分之一的考生,是可以拿到60分以上的及格线。

‘嗒’

门外收到进入汇报的指示。

工作人员轻声的打开房门,一时间望着屋里代表两个时空的人物,以及一位高文明的来客,心情却比梁帝还要紧张。

但终归是能站在这个重要的汇报位置,他还是很快的收拾激动情绪,向着四人先礼仪,才端起笔记本电脑,郑重汇报道:

“六十分以上的考生,为151357人。

达到七十分的人数为,24604人。

八十分,6041人。

九十分,820人。

九十五分,57人。

满分,2人。

满分的分别是,岭村、陈艋。

淮城、牟丰。

陈艋为寒门学子,在岭村吃百家饭长大。”

他说到这里,念到下个人名的时候,才看向梁帝道:“牟丰是贵朝工部侍郎的三儿子,目前任淮城主簿。”

‘牟侍郎的三子?不错...不错...’梁帝心里称赞,记下了这个人。

同样记下的还有那位未曾听说的陈艋。

吴老听完汇报,是看向了梁帝,“梁先生觉得第二轮考试,应该取多少分以上?”

梁帝思索片刻,“取九十分以上的考生。”

“好。”吴老看到梁帝敲下决定,也让工作人员为这些人发去通知,让这些考生去往最近的主城。

到时候一同接到大汉帝都,一块考试。

也待工作人员前脚刚踏出屋子。

一直在沉默不语的丞相,才笑着向众人告罪一声,也出了指挥室。

他想知道他儿子是否晋级。

虽然一会就能知道答案,但事关他儿子,他还是忍不住。

等来到外面。

丞相追上几米外的工作人员,在他疑惑的目光中客气问道:“小兄弟,能否查一下帝都姚均。”

“姚均?”工作人员听到丞相问话,也赶忙在电脑上输入名字,最后言道:“姚均,九十分。”

工作人员说着,当看到姚均的简介,也知道丞相为什么这么着急了。

但同时,工作人员也很羡慕姚均。

因为这是一位一出生就在顶点之一的人。

他爹更是已经坐到了位极人臣!

要是再等到两个时空科技相差不多的时候。

一位丞相的儿子,这恐怖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工作人员觉得等开学的时候,这位姚均要是能考上,再等学校里的学生知道姚均的身份,估计姚均就是学校里的大名人了。

“多谢!”丞相听到他二儿子成功进入了第二轮,倒是不由松了一口气。

那接下来计划依旧。

二儿子过去学习,逆子大儿子过去结交朋友,照顾二儿子。

而随后的科举,是在五天后进行。

考点,设在了皇宫侧方的演武场上。

并且这次的人少,题目也没有那么繁琐,反而很简单。

等考生们来齐。

他们就看到地面上摆放着众多的小木屋,走进去,里面有一张图纸,十几块木板,还有一个形状奇怪的武器。

旁边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教会他们安全使用手持电钻,然后就让一脸茫然的他们,按照上面的草图,去拼装一件现代的电脑桌。

大部分考生们是愣住了。

也有小部分的考生开始按照图纸拼装。

工作人员也一边看着他们,一边等电钻没电,就申请备用的手持电钻,确保考试进行。

这样新奇的考试,是梁帝想到一开始电钻造房的一幕,继而和众多教授商讨一番,最终敲定的。

说到底,这次的科举,就是为了预防类似齐州的灾情再次发生。

于是,本次主张杂学,一方面是通过科举的题目,让众多学子考试之后,想了解、去了解,去学习一些安全常识。

一方面,就是真正的选拔。

所以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如今第二轮的新奇考试,更多的是需要考生们的手工和理解能力。

因为去往新世界学习知识,再见到各种科技造物,肯定会颠覆一些他们长久以来的世界观,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以及快速的适应性。

手工,是为了更好的去实践所学的知识,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两样都是不能缺的。

但好在这些高分的考生们多有准备,也多少接触过一些杂活。

他们见过电钻的新奇之后,很快反应过来,开始一系列的拼装,等浪费了不少材质后,也能组建出几个像样的。

再按照最先完成,并且完成度最好的人,分为名次。

之后考官挨着询问对于杂学看法,以及一些对答问题,再做成绩审批。

仅仅一天时间,最后的一百名额敲定。

这可谓是从古至今最快的科举。

并且在丞相忐忑的心情中,他的二儿子姚均,也已第九十二名的成绩,成功进入前百。

那位侍郎的儿子,是第十六。

熟悉木匠活的陈艋依旧是第一。

这下梁帝彻底记住了他的名字,也记下了那张平凡的脸。

而随着科举结束。

工作人员通知了进入前百的诸位学子。

他们有两天的时间整理。

之后,就是入学仪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