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明朝内部的那些大臣宦官们,从严嵩父子到魏忠贤,都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们很清楚该去哪些地方弄钱。只不过他们将这种对于历史准确的认知,用于了利己的方面。结果为了自己特殊集团的利益直接伤害了明朝的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
遗憾的是,成长在皇宫里面的崇祯看不到这一点。在灭了魏忠贤之后,他不知道如何控制工商业。尤其严重的是,崇祯不知道如何从工商业发展中,获得财政收入。面对内忧外患,财政支出的压力极其沉重。
崇祯却听从内部大臣们的建议,采用了增加农民税负的政策。搞到最后整个大明的农业税是10%,工业税3%,诺大的明王朝,一年下来的税收只有几百万两,甚至只有宋朝的领头,国家干什么都没有钱,那可不就要政权崩塌了。
明朝一直强调自己“重农抑商”,但是没想到真正实现的层面是在税收上面,也确实够奇葩的。明王朝进一步沦为特殊利益集团残酷进行社会再分配的工具。结果是经济结构迅速失去平衡。明王朝在内外压力下土崩瓦解。崇祯的悲剧,对于其后的历代君王具有重要意义。它在提醒着后人,一定重视制度和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
不但是崇祯,哪怕后来夺得了大明江山,把崇祯逼得在歪脖子树上吊死的李自成也是不懂得经济,后勤,财政这一些问题的。
大明末年,闯王李自成携天下民意打入北京,成立了大顺朝,却仅仅存在了一个月,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郭先生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将李自成的失败归咎于政治与军事决策失当。因为李自成进北京后,确实失误频频。有三件事最具有代表性:义军劫掠京城;激反吴三桂;错杀李岩。这些事件从直观的角度看,确实属于政治和军事范畴,但却有着深刻的经济背景。
闯王真正的问题就是出自财政。“迎闯王,不纳粮”一句话就断绝了李自成的正规财政来源。起义军的财政来源竟是吃大户,这种劫掠型财政,必然演变成为进入北京后的“骄纵”。
没有系统的财政建设,地方官吏无钱正常运作,只有反正或降清。部属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必然想到要造反,于是闯王就只能无奈地杀自己的部下。
李自成由于不懂经济,疏忽了问题的本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财政,最终输掉了政治和军事。
崇祯的财政政策,导致中小地主都要破产,农民赤贫,而财富迅速集中于极少数大户手中,朝廷渐渐沦为大户的工具,最终成为阶级对立的标靶,从这个角度看,大明灭亡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还有就是王丰的武器装备上也是压制军队服从的重要一点,现在包括大明最精锐的边防部队运用的是什么武器啊,三眼铳,火绳枪,刀剑等落后的武器,哪怕是大炮一般也用的就是一些什么红衣大炮啊,佛朗机,虎蹲炮这些落后的东西,这些造的话很简单,但是不实用,威力也很小。
但是王丰呢,直接就是黑火药步枪和手枪的巅峰之作,夏普斯步枪和柯尔特M1851,就这两种步枪可是整整领先了明朝的制式装备200余年,就凭这一点,怎么可能有比较性,就是让他们仿造,随便仿造,又能怎么样,材料他们懂吗?加工能力他们有吗?统统都没有。
所以王丰根本不惧怕手下们的反叛,离开了他的后勤,他们就是历史的尘埃。
“刘大伯,身体好了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