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的气氛弥漫在奉天殿前的广场,脾气耿直火爆的谢迁再也忍受不住这氛围,准备闯入奉天殿,找宦官们问个明白。

大行皇帝在位时,对文官可谓是毕恭毕敬,如今却在此苦等,我等何曾受过这等窝囊气!

正当他准备出列之时,一声鞭响传遍了整个广场。

躁动的百官当即静了下来,可脸上却都是怨气。

一切都被坐在步辇上的朱厚照看在眼里,他轻蔑的笑了笑,对旁边的亲随说道:

“咱们去抓人晚了一会,他们就如此不耐烦,皇考真的是把这些人惯坏了。”

身旁的刘瑾手持拂尘,尖声喊道:

“天子驾临!”

待到承载着朱厚照的龙辇走近,众人才看清坐着的人乃是朱厚照。

太子醒了!

百官看到朱厚照坐在步辇上,心中皆是大惊。其中某些早已与兴王联系的官员更是吓得两股战战。

朱厚照没在意他们的反应,等到步辇行到丹壁东阶,他走下步辇,大步流星的登上丹壁,坐在了奉天殿廊内正中的龙椅上。

“皇帝即位,文武百官免贺免宣表,只行五拜三叩头礼!”刘瑾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奉天殿广场。

朱厚照的出现让群臣深感意外,殿前的百官大多还处在震惊之中,听到刘瑾的话,一部分人才稀稀拉拉的跪了下去。

而另一部分人却像聋了一般,依旧是直挺挺的站立。

朱元璋打着反元兴汉的旗号起义,他本人更是对于元代蒙古传到中原的那种“废长立幼,以臣弑君,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的陋习深恶痛绝。因此有明一代,皇帝和群臣都是极其看重礼法,哪种场合行哪种礼,是绝不能错的。

像平常的朝会,百官行一拜三叩头礼,而皇帝即位之时行五拜三叩头礼。更何况太子登基有一套极为复杂的仪式,朱厚照刚一见面便让他们行五拜三叩认皇帝,很多人是极不愿意。

“咳...”一声咳嗽声从队列中传出,这是官员有事要奏的信号。

朱厚照看去,只见文官第二排中走出一人,从班列行至御前,说道:

“臣礼部尚书张升,有事启奏。”

“大宗伯有何事奏?”朱厚照寒声道。

明代官员好附庸风雅,常以周代官职古称来代指明代官职,像兵部尚书称大司马,户部尚书称大司农,礼部尚书又称大宗伯。

而朱厚照称大宗伯不称爱卿,足以代表他的此时对张升是十分不满。

张升大声道:“臣以为,殿下此刻即位,颇为不妥。”

“不妥?朕何时即位,还要你大宗伯觉得妥当才行?”

“不是臣一人觉得妥当,是要我大明的列祖列宗和天下的臣民共同觉得妥当!”张升上前一步。

“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我大明律例,天子三辞三让,方可即位。想当初我太宗文皇帝奉天靖难,攻破南京之后亦是退居龙潭,待群臣三辞三让之后,方才入南京即位。

就算完成了三辞三让也还有其他礼制,殿下应该接受朝臣上表之后,先在乾清宫接受百官朝贺,然后去祭拜大行皇帝梓宫,最后才是亲临奉天殿,接受群臣的五拜三叩礼。”

“大宗伯说的有理。”朱厚照叹了口气:“可内忧外患之际,国不可一日无君,大宗伯此时应当简化礼制,何必在这繁文缛节上计较?”

“殿下此言不妥,殿下痊愈,我等文武百官无不欢欣鼓舞。但臣身为礼部尚书,殿下有不合礼法之处,臣必要指出。否则百年之后,臣既要留恶名于青史,又无言去地下面对大明的列祖列宗。”

朱厚照不怒反笑。

老子再不快点登基就要有别人当皇帝了,你这个腐儒还在这里礼制礼制。

弘治朝文官集团的骄横恣肆,他早有耳闻,料到今天突然即位,群臣必然不心悦诚服。

只是没有想到,连即位这第一步都没完成,就有人跳出来反对。

好在是他早有准备。

“大宗伯是不是觉得,等你们把兴王从安陆请过来的时候即位,才是最为妥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