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粘豆包可是个好东西啊!”

四个人一路出了村,直奔毛子坟的方向而去。

赵建国和陈爱国两个人走在前,赵卫东和陈小宝跟在后。

因为还没进山,四个人倒也走的轻松。

陈小宝手放在裤子右边的兜里,那里头装着张素芬给他们爷俩装的粘豆包,他有些被馋的流口水。

不说他,就是赵卫东也一样,悄悄吞了好几次口水了。

在这个年代,相比于干粮,粘豆包那可就要好吃太多了。

干粮没什么味道,且难以下咽,特别是在冬天,低温条件下那就更加难以入口,就跟吃冰渣子似的。

但粘豆包就不一样,刚蒸出来热乎乎的,用报纸包好再塞兜里,可能保上一段时间呢。

实在不行,山上烧一点火,烤热了吃,那也比吃干粮强。

至于什么是粘豆包,老东北特色美食,学名也叫粘干粮,和大碴粥小豆腐等齐名。

粘豆包分黄、白两种,黄的是大黄米包的,有的人家还喜欢往里掺苞米面,反正都是黄的。

白的粘豆包,则是糯米做的。

馅呢,都是红豆馅,有红小豆的用红小豆,没红小豆的用红大豆。

豆子洗干净了就放在锅里加水烀烂,等凉了之后再捏成一个一个的小团,然后拿在外面冻好。

1986年,虽然村里家家户户基本还没有冰箱。

但对于东北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零下好几十度的温度,室外就是一个天然大冰箱。

所以把捏好的小团团放外头冻的定型了,就开始准备米。

东北人多爱大黄米这一口,把大黄米洗干净,清水泡上一整夜,等第二天控干了水再装进袋子里,就背到磨坊去磨成面。

再之后拿回家,装在大盆里用开水烫。

和好了面团,然后把面盆放在炕上,盆上再压上棉被,让那黄米面自然发酵。

包这个的时候,和面必须少放水,这样发好的面才会特别硬,等蒸出来的时候,粘豆包才能立挺。

最后呢,就是揪下一块块面,再把冻好的豆馅往里包。

东北人爱这一口,家家户户少的都得包十来斤面,包出几百个豆包就往外面一放,等冻住了再装进缸里,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蒸。

当然,也有先一起都给蒸出来,然后再冻起来存放的。

对于经常进山的爷们来说,这玩意可就香的很。

原因也简单,抗饿!

没错,粘豆包吃了很容易饱腹。

寻常爷们吃上个四五个,那也饱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这东西它体积小,随便往身上或者兜里一搁就行。

方便携带,又能吃饱,味道还不错,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能不招人喜欢么?

赵卫东记得很清楚,自己上辈子就好这口,每年冬天老妈最好了之后,他一个人都能吃上好几个。

重生回来又看到这玩意,心里竟然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来,让他眼睛有些微微发酸。

“哥哥,要不咱先吃几个吧?”

陈小宝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已经被馋的不行了。

“嗯,吃,想吃就吃。”

赵卫东毫不犹豫的点头,并率先从兜里拿出已经被挤的皱巴巴的报纸打开来,露出了里面那一个个色泽鲜艳,香喷喷的粘豆包来。

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口感极好。

又因为是刚蒸出来不久,所以还有点粘,黏中又带点酸。

“嗯,好吃,还得是我妈做的粘豆包!”

陈小宝有样学样,也已经兴冲冲的拿出一个咬上了一大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