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面色铁青地踏入御书房,那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的表情令人望而生畏。

就在方才,他已然给予了阴妃一次改过自新的契机,然而此刻观之,阴妃不仅未曾收敛其行径,反倒愈发肆无忌惮、变本加厉起来。

立于一旁的张阿难始终低垂着头颅,但他那双眼珠子却如同不安分的老鼠一般咕噜噜地转动着,心底暗自思忖道:“哎呀呀,陛下哟!您既未直言相告,阴妃她又如何能够知晓其中深意呢?如今倒好,您在这里犹如怨妇般长吁短叹、自怨自艾,这究竟有何趣味可言呐?”

李二怒发冲冠地宣泄了好一阵子情绪之后,胸口的闷气总算稍稍得到了些许舒缓。

他喘着粗气,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转头看向张阿难,没好气地问道:“张阿难,依你之见,阴妃是否愚不可及?这般昭然若揭之事,她居然还能自信满满,真不知她究竟作何打算!”

突然被点到名的张阿难,脸上瞬间流露出一丝尴尬与为难之色。在他内心深处,其实觉得此时此刻的李二也显得颇为愚蠢。

毕竟,明眼人都瞧得出阴妃早已成为一颗被舍弃的棋子,而李二却仍在此纠结于阴妃种种行为背后的动机缘由。

想来,男人的烦恼之源并非那三千青丝,而是有无蛋蛋之别所致。李二现今脑筋如此不灵光,想必正是因为平日里小脑使用过度罢了。

“陛下,据微臣观察,阴妃娘娘近来的举止颇为异常啊!这其中是否暗藏玄机呢?微臣斗胆猜测,莫不是那神秘莫测的骷髅殿另有盘算,故意派遣阴妃前来干扰我等视听,以掩盖他们更为隐秘且凶险的阴谋诡计?”

身为一名内侍,可真是不容易呐!即便心中对某些事已然明察秋毫,也断不可直言不讳。

往往还得佯装出一副愚钝无知的模样,就像此时此刻,既要引导陛下自行领悟,又不可表现得过于直白,以免令陛下心生不悦。

毕竟,伴君如伴虎嘛!话虽如此,能够胜任内侍一职的宦官们,那可都是太监群体里当之无愧的翘楚啦!

李二听闻此言,不禁微微一怔,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他眉头紧蹙,低声呢喃道:“莫非真如爱卿所言……”

紧接着,只见李二迅速起身,快步走向堆积如山的奏章处。他目光急切地扫视着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书,双手不停地翻阅查找,试图从中觅得蛛丝马迹和有用的情报信息。

不多时,李二便停下手中动作,面色凝重地说道:“果不其然,朕遍寻各地呈上的奏折,竟未发现有关骷髅殿的丝毫踪迹。由此可见,那骷髅殿定然正在暗中筹谋着一桩惊天动地、令人毛骨悚然之事!”

侯君集锒铛入狱后不久,李二便马不停蹄地下达命令,要求各地务必对骷髅殿之事提高警惕并密切关注其一举一动。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至今为止呈递上来的奏折中竟丝毫未提及有关骷髅殿的半点消息!

面对如此诡异的局面,李二深知其中缘由无非有二:其一,或许所有地方官员皆已被那神秘莫测的骷髅殿暗中收买;其二,则有可能是骷髅殿近期根本未曾有所行动。

对于第一种可能性,李二心中自是有着十足的把握予以排除。并非是因为他过度自负,而是连他这位坐拥天下、权倾朝野之人都难以做到让满朝文武尽归己用,更何况是如同隐匿于黑暗地沟中的老鼠一般见不得光的骷髅殿呢?

所以,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李二几乎可以断言当下的情形定然属于后者——骷髅殿暂时按兵不动。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张阿难再次拱手启奏道:“陛下啊,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大唐正值繁荣昌盛之期。依臣之见,骷髅殿眼下实无兴风作浪之机。若他们胆敢贸然行事,尤其还要为此舍弃阴妃这般重要的筹码,想必所谋之事必定非同小可。”

短短两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般瞬间将当前复杂的朝局剖析得一清二楚,成功地将李二的注意力引向了朝堂之外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广袤无垠的大唐疆域之内,即便是声名远扬、行事诡谲的骷髅殿妄图兴风作浪,他们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充足的条件来达成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要知道,当时大唐规模最为庞大的劳役活动当属修筑宏伟壮丽的宫殿了,而除此之外,大部分的人力则投入到了府兵体系之中。

由于大唐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并未像前朝那般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去开展相关建设工作,从而使得可供调配的劳役数量并不充裕。

而且,在道路修建方面,大唐同样表现得兴致缺缺。显然,这是汲取了曾经被誉为“建设狂魔”的隋朝所带来的深刻教训,毕竟隋朝时期大兴土木,各类大型工程项目层出不穷,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让后世对这类浩大工程心生忌惮,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正因如此,在大唐建国初期,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人口数量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增长。

不得不说,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前隋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益处。想当年,隋朝那位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隋炀帝杨广肆意挥霍国力,大肆修建各种基础设施,虽然此举在当时引发了诸多问题,但却为后来的大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大唐哪怕选择安于现状,甚至可以说是“躺平”,依然能够坐享其成,收获一份堪称完美的成果。

“那么,除了大唐这片疆土之外……”心忧天下的李二陛下迫不及待地移步至那幅巨大的地图跟前,目光急切地扫视着上面标注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薛延陀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不过此前已遭房二重创,元气大伤。估计在短期内,他们顶多只能牵制住我朝北方边境的部分兵力罢了。”

李二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指向地图上薛延陀所在的地盘,他的神情略显阴沉,似乎正在思考应对之策。

高句丽近些年来其国力已然呈现出明显的衰落态势,尽管隋炀帝多次兴兵征讨却未能将其彻底剿灭,但也给高句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损失。

李二目光凝视着远方的高句丽,轻轻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思忖:若是放在往昔,或许高句丽确实能够成为一个令人忌惮的强大威胁。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高句丽早已不复当年隋朝时期那般强盛。

当视线转移到西突厥之时,李二的眉头不禁微微一蹙。对于突厥人的强悍实力,他毫不怀疑并且坦然承认。

想当初李渊逐鹿中原、争夺天下之际,迫于形势也曾不得不向突厥人低头妥协。而后突厥内部发生分裂,一分为二,如此一来才给予了他剿灭东突厥的可乘之机。

现今的西突厥依旧强大无匹,他们大肆吸纳众多原本属于东突厥的力量,从而使得自身实力愈发雄厚。

与此同时,薛延陀趁势崛起于草原之上,致使绝大部分突厥人纷纷归附于西突厥旗下。

近年来,西突厥更是频频试图扩张自己的领土疆域,屡屡与西域诸多国家爆发激烈战事。据闻已有多个国家惨遭其毒手而被灭国。

不过即便西突厥实力强横,李二依然坚信对方尚不敢轻易对大唐露出獠牙、张牙舞爪。

毕竟大唐之威远播四海,军事实力亦是不容小觑,若西突厥胆敢轻举妄动,必将遭受来自大唐雷霆万钧般的反击。

李二心有所感地朝着一侧望去,目光瞬间被两个醒目的字眼吸引住——吐蕃!刹那间,他的脸色骤然大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和担忧:“难道真的是吐蕃?这可如何是好......”

要知道,吐蕃这个国度向来野心勃勃,对于大唐的疆土虎视眈眈已久。而李二则早已有了将其剿灭、永绝后患之心。

然而,吐蕃所处之地却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令李二倍感无奈。只因每当唐军踏入吐蕃的势力范围时,将士们便会纷纷出现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等症状,战斗力大幅下降。

再加上吐蕃实行的清壁坚野策略,使得唐军更是望而却步,不敢轻易涉足这片充满危险与未知的土地。

“看来此事十之八九便是吐蕃所为了。张阿难啊,依你之见,派谁前往应对最为妥当呢?”李二眉头紧蹙,一边思索着对策,一边向身旁的张阿难询问道。

此时的他已然做出了判断,深知决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事态发展下去。毕竟,他李二一生行事果断,主动出击才是他一贯的作风,又怎会甘心处于被动挨打之境?

张阿难自然明白李二的心思,他略作沉吟后说道:“回陛下,臣以为最熟悉那一带情况的当属牛进达牛将军了。”

实际上,张阿难心里很清楚,李二的心中早已有人选,之所以如此发问,无非是想要借他人之口说出罢了。自己不过是给李二提供了一个顺理成章下决定的台阶而已。

果不其然,只听李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但紧接着又面露难色地说道:“可是牛进达如今正在北方驻守,一时之间恐怕难以脱身前来……”

李二此刻心中着实有些纠结万分,像那种一条道走到黑、不知变通的死心眼之人,按常理来说,他原本是压根儿就瞧不起的。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真当要用这些人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竟如此顺手好用。

“陛下啊,若是那吐蕃胆敢前来侵袭我大唐边境,咱们这边的诸多名将恐怕派谁前去应战都不太合适呐!牛将军曾经在那边驻守过一段时间,其个人能力倒也算过得去,而且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他尚未被世人公认为真正的名将呀。”

李二听后微微颔首,表示对张阿难所言颇以为然。

紧接着,李二又问道:“那么苏定方如何呢?此人可否堪当此大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