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这编辑部主任,干的虽然是文墨的活计,可也没少当媒婆啊。那就给我们俩当个媒人吧!还有啊,今天去的东方乡,那党委书记许志明是玉儿的大姑父,这事儿你可得认真对待,卖卖力气啊”,纪松说笑间嘱咐着张东。
“没问题,就咱俩这种‘四大铁’的关系,保证把这两件事都办好”,转头又对乔玉儿说,“我说的对不对啊,弟妹?”
张东比纪松同岁,只是大他三个月,他俩要是成了,叫声“弟妹”也正合适。
说的乔玉儿噗嗤一笑,猛然又想起还没和许志明联系,她连忙拿起纪松的电话打了过去。
“许书记在乡里等着咱们呢”,乔玉儿捂住话筒问他俩,“还有别的事情吗?”
“你别让书记在乡里等着了,直接去养鱼场吧。咱们在那里碰面”,张东做了安排,“哪儿的乡政府都一样,都是纯粹的办公场所,没什么可看的。听他们汇报也没有实话,就别耽误工夫了。”
汽车开到养鱼场,正是午后阳光最好的时候。张东下了车就拿出相机,装上了广角镜头,或是靠着大树,或是蹲下身子对着鱼塘,谁也不理的干着自己的工作。
许志明和吴月霞几个人跟在他的身后默不作声。等他拍摄完了,乔玉儿连忙上前给他们做着介绍。
“我看了玉儿写的稿件,写的挺好,基本反映了养鱼场的全部情况。但是有几处需要改动一下”。几个人进了办公室,张东坐下后喝了一口水,面对许志明侃侃而谈。
“都不是外人,张主任尽可以直说无妨”,许志明笑着说。
“一是前面的创业经历,写的还不够狠,火候差了一点。二是经济效益这块,数据再翻一番。三是社会效益这块,要体现出安排了多少人就业,或侧面带动了多少人就业,给乡亲们创造了什么,对大家有什么引领作用。”
听着张东一条条的说着,乔玉儿有点儿脸红。他说的有些问题自己也认识到了,只是胆量不够大,不敢这么下笔。
“还有一条很重要,我们要面向未来。下一步有什么规划?比如,是不是可以在城乡旅游这篇大文章上动动脑筋,可以开办休闲垂钓园、特色农家院,吸引城里人过来消费。是不是可以用绿色养殖带动绿色种植?这不都是想法吗?能不能实现是一回事,上了报纸先说出去是另一回事”,不能不说,张东想的确实挺远。
听张东说完,众人齐声说好。
张东倒有点不好意思了,看着许志明和吴月霞笑着说道:“我这只是纸上谈兵,跟着领导到南方转了几次,看到人家的经营模式,就想照搬到我们这里。真正干起来,肯定还有很多困难的。”
“有你这省里大领导的指导,再有许书记的大力支持,会有干不成的事情吗?”吴月霞笑着说,随后看着许志明征求着意见,“快到吃饭时间了。张主任来了,我这里只有炖鱼和凉菜,太简陋了,拿不上台面。咱们开车去县城吃饭吧?”
许志明点点头,把探寻的目光看向张东。
张东连忙摆摆手说:“三天两头吃宾馆饭店的菜,早就吃腻了。我倒是更喜欢农村的粗茶淡饭,咱们就有什么吃什么。简单一点儿,我看炖鱼就挺好。”
“那咱们赶紧钓鱼去,刚钓上来的活鱼好吃”,许志明邀请着张东几个年轻人,又转身对吴月霞说:“你让老爷子操持几个凉菜,就上次那个标准就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