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印刷坊现在的管事,这小子当初在赵小山创办的村学里念了两年书,字认识的不少,却也知道自己不是科考的料子,便让父母上赵家走动,说服了赵来福,赵来福亲自给安排进乐平的印刷厂,跟着那个老木匠学习木工。
后来印刷厂被赵小山集体打包送给了淮安王,这个小子作为成熟工匠也从密水乐平一跃到了京城,因为认识的字多,为人机灵会变通,现在已经成了这个印刷坊的小管事了。
这小子现在每个月光工钱就有八两银子,早在京城政变前就将父母兄弟接到了京城。
说一飞冲天也不过分了。
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确实有他自己努力的因素,也有机缘的关系,但最主要的是赵家尤其是赵小山的倾力培养。
他们一家都是淳朴善良的,过上好日子后一直惦记着还这份恩情,之前不知道赵小山来到了京城,现在知道了,正打算好好报答一二。
“之前都不知道三哥你们来京城了,若早知道,我一定早过去拜访了。若不是要宣传铺子,三哥指定不会过来找我的,三哥这是拿我当外人呢,到时候看到刘婶子非要告你的状不可。”
赵小山嘻嘻哈哈的应和着,心里却有点羞愧:
听这小子的意思是还记得当年的提携之恩呢,可他若不是今天过来,都快将这号人物给忘了。
甚至聊了这么长时间,这小子一口一个三哥的叫,他都没想起来人家叫啥名。
直到他从印刷坊出来,都没想起来,只隐约记得这小子似乎姓曹,是二黑子的本家兄弟,排行第几完全没印象了。
卢兴虽然被周彻夺情了,但现在毕竟是卢老太太新丧,怎么也要等到三七过完了再回来上班,因此这段时间的工部众人十分放松。
没有卢兴这个老严肃在旁边坐镇,大家都放纵下来,就连赵小山同屋那个平日里脚下生风班味很重的郎中也闲了下来,渴了就泡点茶水,累了就写写字,吃完饭还会趴在桌子上小憩一会,完全没有一点想要奋斗的意思,看起来十分享受。
赵小山见此终于理解了周彻为什么要给卢兴夺情了,感情这些理工宅男也不都是奋斗咖,也有如此懒散的一面。
若没有卢兴在一旁督促监督,这帮人估摸着也做不出什么成绩。
卢铁头不容易啊,一个人带着一群人,鞠躬尽瘁的,不仅受同僚埋汰,还要受周彻欺负。
人家都这样了,周彻还扒人家皮,做的是真不地道啊。
过了几天,印刷坊派人来说,宣传单印好了。
赵小山看到成品十分满意,这印刷术是他提出的不假,但经过工部那些理工咖的改造已经十分了得,排版十分精巧,甚至还有几张是彩色的。
据说这印刷术已经被周彻在大景境内的官学全面推广,每个州郡县的官学都掌握了一套印刷机,负责专门印刷书籍的。
活版印刷术的刊印速度快,量还大,刊印出的四书五经可以免费提供给官学内的学子,多余的还可以对外出售,极大的降低了市面上各种书籍的价格。
一时间,很多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也有能力读书了,不再受制于昂贵的书籍。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小山也算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不过没人知道他的大名罢了。
毕竟这么大的功德,还是戴在周彻的头上更恰当。
在天下读书人看来,这个年轻的帝王虽然出身低微得位不正,但能重视文教推广官学造福天下寒门士子,也勉强得了天下读书人的认同。
天知道,要坐上皇位不难,但坐稳皇位却很难。
因为要坐稳皇位不仅要靠武人打仗,更重要的是赢得文人士大夫群体的支持。
不然士大夫阶层不接受不认可,史书怎么写可就不是皇帝能决定的事了,民间的口风如何也不是皇帝能操控的了。
周彻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印刷术竟然阴差阳错之下让他迅速获得了士大夫文官集团的支持,对赵小山的无私献计内心里十分感激。
这也是他为什么又是对赵家加官进爵又是赏赐钱财的原因。
有一句周彻十分认可卢铁头说的:赵小山是十分重要的人。
话说回来,赵小山拿着宣传单,又召集了十多个铺子附近的半大小孩,以每人每天二十文的加钱雇佣他们在城东铺子这附近进行宣传,若他们能成功拉倒一个进店消费的顾客,另外再加两文的提成。
此举十分奏效,不过两天的时间,赵家米粉店便开始火爆起来。
赵小山从工部下值过来,好家伙,大厅里满满当当坐满了人,门口还有不少人排队的。
一问才知道,大家都是冲着麻辣烫和麻辣豆皮来的,纯粹吃米粉的反而是少数。
刘大勇和赵大壮再也没时间惆怅了,他们在后厨都要忙疯了。那麻辣豆皮,做出来一锅没一锅,供不应求了。
前堂跑堂的两个小二明显忙不过来了,脚下生风额头生汗的,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如若不是穿着一身官袍,赵小山真想下去跟着一起忙活,还是朱丰收有眼力劲,上后院换上干活的衣服就开始跟着干起活来了。
眼看着铺子慢慢走上了正轨,赵小山十分欣慰,觉得日子若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其实也不错。
可谁知,还没等惬意两天,家里又出事了:魏武在国子监和人打架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