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介绍了几位在科学领域领跑世界的科学家,万界各朝正扒拉扒拉本朝是否有这样的人才,有的欣喜若狂,有的则哀声叹气。

前者是因为发现本朝有这样的人才,后者因为没有而无语。

最为吃味的当属清朝了,到目前为止天幕没有提及清朝到底有没有科学家。

若是有,又会是谁?在哪个皇帝位面,唯一的办法便是询问。

答案是肯定的,清朝有科学家,只是名气没有上榜的历史人物响亮。

林枫在回应各朝皇帝询问时,只是讲先盘点历史上名气比较大的,也不能怪后世知道少,本身各朝各代皇帝,士大夫们对科技及科学家认知不足,又有奇技淫巧的思想作祟要想找到并引起重视科技人才可不容易。清朝皇帝迫不及待地问道:“我大清可有科学家?”

林枫微微一笑,答道:“当然,清朝亦有不少杰出的科学家。”

皇帝忙问:“是何人?”

林枫回答道:“有物理学家吴有训、化学家侯德榜等。”

皇帝眉头微皱,这些名字他并不熟悉。

林枫解释道:“这些科学家在当时的科学界颇有建树,但由于时代背景和社会观念的限制,他们的成就并未得到广泛传播。”

皇帝叹了口气:“朕平日只顾治理国家,对这些科学之事知之甚少。如今看来,确实应当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林枫点头称是:“科技乃国家强盛之基石,若能善加利用,必能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林枫与清朝皇帝之间的互动,引得其它朝代的皇帝们急了。

秦始皇赢政:“神皇,朕乃始皇帝,请问秦朝及先秦时期可有后世口中叫做科技人才,亦或曰:科学家的人,除了墨子之外,还有谁?”

林枫稍作思考,回答道:“始皇帝,秦朝的确有一位着名的工程师,名为李冰。他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这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对秦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先秦时期的扁鹊,也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名医,可算作医学领域的专家。”嬴政听后,心中略感宽慰。他想起自己统一六国的壮举,如今得知秦朝还有如此杰出的人才,不禁豪情万丈。他转身对其他朝代的皇帝说道:“诸位,朕当以秦之强大为根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我华夏之光永照大地!”众皇帝纷纷响应,一时间,各个朝代的朝堂之上士气高昂。林枫见状,心中暗喜。他知道,这次交流已在各国皇帝心中种下了重视科技的种子,未来的历史或许将会因此而改变。

随后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都询问自己所在位时期有没有科技人才,如发明家,农学家,科学家,医家等等。

林枫微笑着回答道:“汉高祖时期,有一位名叫赵过的农学家,他发明了三脚耧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文帝和景帝时期,天文数学家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准确的历法依据。至于东汉,汉和帝时期,更是有造纸术的改良者蔡伦,他的发明对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刘邦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其他汉朝皇帝也面露喜色。汉朝皇帝兴奋地说道:“朕定当重用这些人才,推动大汉科技发展!”林枫表示赞同,他相信在各位皇帝的努力下,汉朝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时代。

唐朝唐太宗问:“神皇,那朕的大唐贞观时期可有科学家,农学家,发明家,医圣。”

“同问,本朝永徽时期可有此等人物?”唐高宗问。

至于武则天也问到本朝时期可有农学家,科学家。

而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他也问有没有科学家,农学家,发明家。

林枫可是知道唐朝有人发明了椅子,曲辕犁,水车,火药等东西的。林枫依次回答道:“贞观时期,有药王孙思邈,他着有《千金要方》,对医学发展贡献巨大。唐高宗时期,有僧一行,他在天文历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武周时期,发明家薛景石创造了水力碾磨,提高了生产效率。”

听到这些,唐朝的皇帝们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而后,林枫又提到了宋朝和明朝的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如沈括、郭守敬、宋应星等。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科技成就,皇帝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自己的朝代充满了期待。

最后,林枫总结道:“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历代人们的智慧和努力,希望各位皇帝能够重视科技,培养更多的人才,让国家不断进步。”

在场的皇帝们纷纷表示认同,决定在今后的治国理政中更加注重科技的力量。

万界天幕又一次变动,天幕:“华夏古代科学家,大明王朝徐光启和宋应星!”

天幕提及这两位科学家,整个大明朝的皇帝们激动了。

来了,终于要讲到大明王朝的科学家了,而明太祖洪武年间,朱元璋则是对儿子们训话。

“咱要是知道徐光启和宋应星在哪个后世子孙手里,没说的,咱开坛祭天,请神皇(林枫)帮忙,将此两人弄到洪武年。”

朱标翻个白眼说道:“爹,您是不是想多了,这哪成啊。”

“咋的,标儿,你有意见啊?咱这叫爱惜人才知道不?”

同样的场景在明太宗/成祖朱棣一朝也在上演。

朱棣更霸气,言道:“咱北伐漠北,天幕也讲咱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封狼居胥的皇帝,徐光启和宋应星也不知道是哪个后世子孙的科学家,但必须要来!”

朱高炽抖了抖发福的二百来斤身体,心道:就你想到了,你当太祖爷没有考虑过,你敢与皇爷爷抢人才吗?

天幕则继续播放人物介绍的视频:“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

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

勤奋着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