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我第三本现实题材小说《江海潜寻》,便从“榴花似火”的盛夏,写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节。

期间,推翻过多次,但终于在今日完结。

在长达十个月的创作期中,有过瓶颈,有过纠结,也有过困惑,但我终究完成了,在很多人眼中都“不好写”的一本书。

这个“不好写”,首先在于题材。如我在出版、剧本上的搭档左老师所言,“这是一本选题独特的小说,它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风险”。

作为一本参赛的小说,“机遇”之意,无需赘言,懂的都懂;所谓“风险”,内涵就很丰富了,我猜他主要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借鉴的小说”。

我想,他是很了解我的,所以他又说,“不过,你一直是这样,你就不是喜欢跟风的人,甚至还会有意避开绝大多数作者写过的题材,尤其是同站的”。

没错,我承认,我以“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为题材,肯定是考虑了选题的“独一性”。

然而,这却不是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因为,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就像我,在13年前开始钻研历史;9年前开始走访博物馆、遗址;7年前开始积累“科技考古”的知识,并与许多行业人士相识相知,结为挚友。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看得多了,走得多了,自然就有表达的欲望。

所以我说,写什么题材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但同时,又有一些机缘巧合。

时间回到2020年。

其实,在那时,我就想写出一部致敬中国科技考古事业(科技考古中包含水下考古),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主题的小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角度,笔力也稍显不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