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补泻,你只讲了补法,那泻法呢?”站在一旁的林动皱着眉头,盯着面前的李介宾,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他对这方面的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想要了解得更为全面深入。

被林动这么一问,李介宾下意识地伸出手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嘴里喃喃道:“有吗?其实……其实我刚刚讲的并非单纯的补法啊,唉......”

而周围原本静静聆听的人们听到这话之后,也不禁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讶与疑惑。

他们心里暗自思忖着,刚刚李介宾明明说得那般详细,各种要点、原理分析得头头是道,怎么现在又说不是单纯的补法了呢?难道这里面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玄机不成?

众人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纷纷将目光投向李介宾,期待着他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李介宾稍稍压低了声音,缓缓地开口道:“想当年,我尚处于年幼之际,便开始研习张景岳的医学理论。

那时年少懵懂,对于医道的理解尚不深刻,但受其影响,年少之时我的行医风格多是以补为主。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我又有幸接触到了李东垣的学说。

这一次的学习经历让我大开眼界,自此方才明白,所谓的‘补’并非仅仅是简单的补益那么单一,如果不能深入领悟其中真谛,那这种补很可能就会沦为虚无空洞之举......”

此时,众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李介宾的讲述。特别是老刘和老王二人,更是全神贯注,因为这可是他们首次听闻李介宾亲口叙述自己的学医历程。

李介宾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直到后来,当我完整地学完张元素的学术思想之后,才算是真正洞悉了李东垣用药的根本依据所在。

如今市面上的大部分教材在阐述李东垣的学说时,往往都显得过于肤浅,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虽然大家都知道如何运用补中益气汤等方剂,但要想真正领会其中药物搭配与使用的法度,则绝非易事。”

说到此处,李介宾微微叹了口气,然后语气淡淡地总结道:“总而言之,若不深入钻研张元素的医理精髓,想要成为像李东垣那样的医学大家,恐怕是难以实现的啊!”

“不学张元素,难成李东垣”,这句简洁却意味深长的话语,如同袅袅余音一般,萦绕在在场每一个人的耳畔,引得他们纷纷陷入沉思,反复咀嚼其中深意。

方才李介宾所讲述的内容,仅仅只是触及到张元素学术体系的冰山一角罢了。

要知道,张元素的医学造诣博大精深,但由于受到所处时代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其学说并未能广泛传播开来、盛行于世。

而后世之人在对金元时期诸位医家进行评价时,往往更多地将李东垣推到前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张元素这位先驱者的重要贡献。

这实在令人惋惜!再者,张元素的学术理论深奥难懂,门槛颇高,对于那些初涉医道的新手而言,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显得极不友好。

就拿李介宾来说吧,如果他事先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李东垣的医学思想及经验,恐怕想要踏入张元素那高深莫测的学术殿堂,也是困难重重,难以得其门而入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