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此,当大顺军刚刚踏入这座城市时,他们做出了一系列荒谬而令人深感不安的举动。例如,刘宗敏向城中的百姓传令说道:“本将军前来抚慰尔等民众,无需惊恐慌乱。你们务必使用黄色纸张书写‘顺民’二字,并将其粘贴于额头之上,同时在家门口也要张贴,如此便可免杀身之祸。”百姓们听闻此言,纷纷手持香火跪地迎接。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了“顺民”的字样。有些人家甚至还写下了“永昌元年”以及“顺天皇帝万岁”等字句。
这事儿就很不地道啊,老百姓在这乱世大混战里,能有啥错?就算有,那也是小错,怎么能让他们承担呢?怎么能戏弄老百姓呢?还让人家在脑门儿上写顺民俩字儿,这不是折腾人嘛!要是大顺军真一门心思为老百姓好,真心想帮老百姓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那就别麻烦老百姓。不仅不能学刘宗敏,让老百姓在额头粘顺民,门上也贴顺民,反而应该命令部下别进城,或者进城了也别给老百姓添麻烦,睡地上或者马路就行,吃住自己解决,或者干脆撤到城外,露营大自然,自己解决吃喝拉撒和治病。这样老百姓才会觉得大顺军丁点冒犯都没有,才会觉得大顺军是真为老百姓着想,才会觉得大顺军比明朝那些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和军队强百倍千倍呢!”张钢钢继续滔滔不绝地说着。
张钢钢为何此时竟敢侃侃而谈?只因他已让李岩说出了不该说的话。李岩已然承认大顺军入京后犯下诸多不当之举。既然基调已定,张钢钢便无需承担“侮辱”或“诽谤”大顺军之责,自可畅所欲言。且李岩向来开明,张钢钢不以为他会
这支童子兵的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原本都是随军家属。军师宋献策向李自成提出建议:“吾王须用十五六岁者,名童子兵,攻城方能济事。”李自成考虑到这些少年热情高,比较单纯,好管理,就采纳了宋献策的建议。
这些童子兵并非是一支独立的军事单位,而是被巧妙地编入了各个营地和队伍之中。
据历史记载,在李自成的军队中,每个标营队有百名士兵,而左右前后营则有一百三十名。每个队伍中有五十名骑兵,而剩下的三十或四十名则是所谓的“厮养小儿”,即童子兵。每支队伍大约有一百人,但只有两人被选为精兵。这些精兵实际上是队伍的领导者,也就是队长,负责指挥整个队伍。所有的童子兵都要听从精兵的命令,并为其服务。因此,在很多史书中,童子兵也被称为精兵的“养子”或“小儿”。
李自成采用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童子兵在实际的战斗中得到锻炼,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成为正式的士兵,并在战场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在平常情况下,这些童子兵并不直接参与前线的战斗,而是承担一些非战斗性的任务。例如,他们负责养马、保管武器、砍柴烧饭、站岗放哨以及进行宣传等工作。当时,明朝的凤阳总督马士英曾这样评价:“贼善给养也。贼营百人,只抽二人做精兵,安坐以听给养,子女玉帛,尽厌其求。”他认为,李自成的军队之所以能够连胜,是因为“以数十人养一兵”,而官兵却是“一兵为一兵”。
在行军作战时,李自成明确规定,士兵不得携带任何可能影响战斗的辎重。所有的财物,如银子等,都要交给童子兵保管。每个童子兵可以携带五十两银子,并在行军时骑乘骡子或驴子。而战马则是留给那些要上前线的士兵骑乘。此外,童子兵还要负责侦查和巡逻的任务。当李自成攻下一座城池后,为了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并防止敌人的反扑,童子兵会与老兵一起站岗放哨,进行侦查和巡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