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吃了!便利店~”
“这么随意,你地址给我,我给你叫点吃的吧!”
“不用,便利店也很好吃,有一个很好吃的鱼蛋!”
“是吗?”
“真的很好吃,烤的外皮脆脆的!”
“好吧!照顾好自己,还有腿不舒服不要强撑!”
“知道了!”林妙妙感受着顾南舟的细心和温暖,她需要给自己时间去接纳他。
“你怎么起这么早?要跑棚?”林妙妙追问了一句
“嗯,今天的棚有点远,我起的就早了一点!”
“在家吃早饭还是外面吃?”林妙妙不习惯的学着用一个合适的身份去关心别人
“我刚刚烤了面包,马上吃了!”顾南舟发来了他的早餐照片
“嗯,快吃吧!吃完去工作,路上注意安全!”
“好!如果我空了,给你发消息!”
“好!”
其实林妙妙以前可讨厌这些废话了,因为她一直都认为“早安!晚安!吃了吗?吃的什么?……”这一类的就是浪费时间的废话,可是她现在也在说废话,而且好像还有点乐在其中。
当一些所谓的“废话”带上了情感的色彩,它就增添了些许情调,林妙妙终于有点理解情侣之间的废话的含义了。
今天平城并没有阳光明媚,可是顾南舟的心底却是“阳光明媚”,抑制不住的开心嘴角上扬。开心果跳上餐桌,喵喵的叫着,仿佛在问“你开心什么呢?”
“开心果,你和招财能成为好朋友的对吧?”顾南舟拿鼻尖碰了碰仰着头看向自己的开心果,仿佛在等一个无声的答案。
开心果没理他,自顾自的跳下了桌子朝着窗户走了过去。
江晚余走进了图书馆,刷好了读者证的卡,她终于来到了她心心念念的图书馆,她本来前几天就应该来的,终究是因为懒惰等到了今天。
“你好,请问这本书在哪边?”江晚余拿着书的检索记录问到服务台
“您这本是需要借阅的,前边走到底右拐电脑上办理借阅手续!”
江晚余有点不明白:“我不能直接看吗?”
“不能哦!这本书是在书库里的,您需要申请借阅才可以帮您取出库哦!”
“那我要怎么做?”
工作人员从江晚余的口音和表情大概也猜到了她不能理解:“您是中文不太好吗?”
江晚余点点头
工作人员引导着江晚余向前走:“这边,我帮您!”
“谢谢!”江晚余给了工作人员一个感激且温馨的笑容。
“请把您的读者证拿出来,在这边机器上扫一下!”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指挥着江晚余操作“然后把您要找的书名打进搜索栏,搜索!对,然后点击书籍,下面有个借阅,点一下然后继续就好了!”
江晚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的借到了《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
“谢谢!”
“不用谢,一会屏幕上显示你的名字,拿着读者证拿借阅处取书就好了!”
“好的!”江晚余看着离开的工作人员内心暖暖的“大家真的都很友好,被帮助的感觉也很好!”
等书的时候江晚余找了个位置准备继续自己的小说,图书馆里很安静,她戴着耳机听着歌曲内心难得的宁静,手也不自觉的敲击着键盘,她和他的故事又在继续了。
翻开《辑里湖丝的手工制作技艺》这本书,江晚余由衷的敬佩先人的智慧,一只小小的蚕,一个小小的茧,就可以制作成坚韧的丝线。
要缫出千丝万缕的丝线,就要从养蚕开始!小小的蚕宝被人们带回家,放在蚕匾里铺上一层桑叶,蚕的织茧之旅便开始了,江晚余暂时还没有办法真的去眼见这一流程,也只得先从书的字里行间去了解。
书中记载,辑里湖丝出自他们自己培育的蚕茧“莲心茧”,这种蚕茧纤度细,拉力强,色泽鲜,解舒好。缫丝要在蚕蛾破壳而出之前完成,一旦蛾子咬破了蚕茧,蚕丝无法连续使用,也就无法缫丝。
挑捡出完好的干净的蚕茧,就进入了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的第一步“搭丝灶”,搭丝灶是为了煮茧做准备,一半会把丝灶搭在缫丝车的旁边,便于丝农缫丝。搭丝灶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比如形状还有材料,地点以及使用。丝农认为好的风水也能带来好的收成,所以丝农会请风水先生测算方位,然后由土坯搭建,土坯可以保暖,在煮茧的时候保证灶里的温度不易流失。
第二步“烧水”,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丝的品质,这也是辑里湖丝特别动关键,辑里村的水质独特,质重清亮,也是造成辑里湖丝色亮坚韧的重中之重。取水静置后方可使用,将水至于灶上的锅中,桑木为柴加热到50度左右,与此同时要不停翻动锅内的蚕茧,使蚕茧表面的丝胶溶解掉直至可以扯绵。
第三步“煮茧”一锅可以放置25-30枚的茧,煮茧时要有人不断翻动,同时挑出不合格的茧,如水浑浊则需换新的干净的水继续煮。等待丝胶溶解,茧层松动拿去淘洗,将蚕茧中的碱水和蛹油洗净。
第四步“索绪”(捞丝头),经过煮洗后的蚕茧被称作“熟茧”,熟茧的表面已经有了丝头,丝农用索绪帚搅动锅里的蚕茧上提拉出蚕茧的丝头循环往复,将所有的丝拉出开始缫丝。
第五步“添绪”(缠丝窠)在缫丝的过程中,由于丝会自然的脱落或者茧丝到内层的时候会变细,为了保证丝的密度,就要接上新的茧丝,从而达到茧丝粗细一致。
第六步“绕丝轴”捞取七八个茧为一组,穿过丝钩再穿过丝眼,用手指将丝绕入牌楼架的铜绪上,与此同时缫丝人的脚踩动踏板,踏板带动车轴转动,将蚕丝卷绕在车轴上。几根蚕丝并在一起之后,直至茧丝缫完。
第七步“炭火烘丝”,绕在车轴桑上的丝线因为浸泡过水,比较潮湿,需要在丝轴的下面,放一个无烟的炭盆把丝烘干,这是保证丝质的重要一环,也被叫做“出水干”。洁白的丝线就这样在叽叽喳喳的缫丝机下完整成型。
即使阅读了这样的相对细致的缫丝工艺,可是江晚余并不能完全很好的理解,其中涉及到很多她想象不到的步骤和方法,现在也只能说略懂皮毛,甚至皮毛都算不上。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技艺纷繁复杂。真正想要了解很多传统非遗技艺,是需要时间和传承的。如果江晚余有机会她还是更想去到那个地方,亲眼亲手去领略一下。
一个新的科技创新联动了一项古老的非遗技艺,这是江晚余意想不到的收获。她的心很大,想要了解的东西太多,所以她需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探究。或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缘分,至少她知道了一个叫“辑里”的地方,也知道了一种韧于普通丝的“辑里丝”,更知道了这种丝的创新应用“蚕丝硬盘”“蚕丝骨钉”“蚕丝脑机接口”。她不敢想像这些细丝未来还会带来什么样的创新应用。
只是过去和未来,在这一刻突然连接。未来,预测不到的未来会带着过去更加精彩。
合上书的那一刻,江晚余只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需要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
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黑了下来,图书馆里的人三三两两的离开,让图书馆里看上去冷清了不少。江晚余也收拾东西离开了图书馆,错过了下班高峰,地铁上人也不多,江晚余打开了音乐,看着地铁玻璃窗里的自己。手指触上玻璃,镜子里的人手指也触上了对面的玻璃。从江晚余指尖传回来的是玻璃的冰凉,玻璃里的人嘴角上扬给了她一个微笑。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