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之战,秦国可是动员了六十万人,若不是有巴蜀在手,光是战争的消耗,就足以将秦国拖垮,不可能坚持三年之久!”

“这不可能——”

乾国国君蓝岳被六十万这样一个数字给吓到了!

之前李鸿运也有说过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降卒四十万,但是蓝岳只觉得是虚言,很有可能是秦国对赵国进行了屠城,或者说杀良冒功之类的。

但是现在,李鸿运又说,秦国为长平之战,动员了六十万的人马!

这个数字,在蓝岳眼中看来,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长平之战可是华夏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早的一次大型歼灭战,秦国一开始先是派了三十万大军,后来在换将之后,又紧急征兵,凡是十五岁以上的男丁,都在征兵的行列中,这个时候只要参军就奖励一级军功,在秦昭襄王亲自下场动员的情况下,秦国最终凑齐了六十万大军,不过其中的主力,依旧是先前所派的三十万兵马!”

“这么恐怖的动员能力么?”

蓝岳被秦国这爆兵的情况给呆住了,此时此刻,蓝岳再次想起之前李鸿运所说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在这一刻,也有了具体的表现!

至少没有商鞅变法,秦国应该是搞不出这么多的兵力,即便是临时征召,那也征不来!

征兵从来都不是皇帝一声令下,全国适龄人员就都跑过去参军就可以的!

它是有一套完整的体制在其中运行,而商鞅变法的内容,刚好就对此有涉及,成年分家,编户齐民,若是没有这样的措施,就算你想征兵,都不知道去哪里征!

说到征兵,李鸿运倒是又想起了初中时代学习的,诗圣杜甫的一篇作品——《石壕吏》。

这篇描述战乱之下百姓疾苦的诗词,从某些方面来说,也能反应出一些当时唐王的征兵的一些情况。

其中描述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从这多多少少也可以看出,在安史之乱的时期,唐朝原本的征兵制度,已经不满足当时战事的需要,不然也不会有征兵的吏员大晚上去“捉”人,而百姓的家中壮丁,已经被征尽了!

而这家中的成年男性只剩下一个老人,就这还要被征召往前线填,然后才出现老人翻墙逃走的情况。

从这就已经能够看出当时的唐王朝,是经历了怎样的战乱,以至于需要让老翁上战场!

可见当时的大唐情况是多么的危急。

不过,将视角放在整个大唐来说,有吏夜捉人,又在一定程度上,说在那个时候,唐朝还没有彻底的失控,至少唐帝国还能够依靠名册,去完成征召!

不过,也就是没有彻底失控而已!

当征兵的官吏,没有见到老翁,却将老妇人带走!

让一个老妇女上前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征兵需求的问题,而是上升到整个征兵制度的破坏!

唐朝时期实行的事府兵制,一切征兵的流程,都是在府兵制的框架之中进行的。

老翁被征召上战场,还能说是突破了征兵的年龄限制,而让老妇人上战场,可以看的出,此时的征兵制度,已然被破坏,征兵的秩序,也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

而在华夏,最让当权者喜欢的事就是稳定,以华夏的体量,只要能够稳定住内部,一般是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而最让当权者讨厌的,也就是混乱无序了!

征兵制度从有序,变得无序,这本身就是对制度的一种破坏。

而征兵又是在府兵制的框架下进行,这说明在安史之乱时期,府兵制自己本身,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府兵制则又与均田制息息相关!

而均田制又与土地兼并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虽然可以说那是因为安史之乱的缘故,打乱了府兵制的节奏,再加上前线大败,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但是,若是府兵制度没有被破坏的这么严重,以大唐的体量,应该也不至于连老妇人都派往战场,哪怕仅仅是干一些洗菜做饭的活儿!

毕竟,府兵制本身,就是一种民兵制度,若是正常运行,不会出现大量的府兵逃亡,这才是无序征兵的关键。

换句话说,与安史之乱相比,府兵制的败坏,才是更加要命的事情!

毕竟在农业时代,土地才是根本,无限制(无序)征兵,跟府兵大量逃亡有关,府兵逃亡又是均田制被破坏后的表现,而土地,又是农业时代的根本!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