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作完两首海棠诗之后,众人都说好,她觉得自己来晚了,一时冲动,要自己做一回东再开一社,因此引出了一段薛宝钗帮忙出主意的桥段,这其中也是隐藏了一段历史迷案。

原文:

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

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庚辰双行夹批:却于此刻方写宝钗。】

有了上两回的解析,我们已经知道,这一段写的是湘云代表的大顺军在西安建国大顺,准备一统天下的事。

薛宝钗下面这段话,其实就指出了他们当时的问题,也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宝钗因向他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

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

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

薛宝钗说的第一个问题是:既然你想做东,就要各方都照顾到,既要自己便宜,也要不得罪人。

意思就是想要得到天下,就要几大势力群体都不能得罪,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自己做起事来才方便。

有了各大势力的支持,自己才可能有钱办事,而史湘云恰恰是没钱,这就说明大顺军当时是军费不足的。

正是因为军费不足,他们又不愿意违背自己的纲领向农民收取钱粮,转而去追赃助饷,就得罪了士绅勋贵,也因此导致了失败。

其实这也是很多起义失败的根源,历史的真相往往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并不是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是象薛宝钗说的,你要综合平衡各方关系,分配好利益,加上自身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然而这段描写并不是作者在事后分析这些,而是在记录历史。

宝钗代表的满清,在大顺一建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真实的历史上,他们得知情况后,立即派使者带着书信去联系了大顺军,表示愿意出力共同推翻大明,所以这一节其实写的是这件事。

由于道路不通,这封信是由使者绕道蒙古草原快马送去的,进入山西后找到了大顺军,此时李自成已经拔营,因此没有第一时间收到这封信,但是留守的部将还是把信送给了他。

当双方联系上的时候,大顺军已经发过檄文昭告天下,大军也已经快出山西了,但是由于军队一路没有遇到抵抗,也就没有从沿路的各个城池里收获到预想的钱粮,因此他们行进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没多少钱了,要知道大军出征各处都是要大量烧钱的。

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因此薛宝钗说“,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

史书上有这封信的记载,我们看一下多尔衮以顺治小皇帝的名义发出的这封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