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周前的那天朝会之后,一直以来身体健康的天子李鼎回到栖龙殿,还正在为朝堂之上奏报东南沿海地带的闽州水患赈灾一事发愁,毫无征兆的突然感觉到头部隐隐作痛,起初李鼎并未在意,以为只是连日熬夜批阅奏章所致,休息一会儿便好。
于是吩咐王喜不让外人打扰后便躺下歇息了。
哪曾想其后一个时辰王喜也不见李鼎召唤,因为李鼎往日里都是约莫半个时辰便会自动醒来,这不得不让王喜感到十分纳闷。
由于担忧李鼎的安危,王喜便擅作主张地敲门入屋上前。
待来到李鼎的床榻前,王喜接连轻声呼唤了几声“陛下”看到都没有任何反应,情急之下,就壮着胆子上前,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试探性地放在李鼎的鼻子下方,察觉到尚有鼻息这才放下心来。
然而,当他轻推李鼎之时,发现眼前躺卧在龙榻上的李鼎已是人事不醒的状态。
王喜毕竟在内侍省做了二十多年的内侍监,一直负责照料皇帝饮食起居等事务,知道事关重大,不敢声张,只是连忙派人悄悄地宣来了太医署的首席御医齐妙手。
年逾五十五的齐妙手是太医署一位资深的杏林圣手,家族世代行医已有三百五十余年,传言说其祖上曾拜师于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郡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豫章郡的董奉,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就是源于此人,由此可知董奉此人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
作为名家知后世弟子,齐妙手少年学医,及至皱纹早已刻满了脸庞,身形始终保持着修长而匀称。一头银白的长发被整齐地梳在脑后,洁净如新的医袍穿在身上显得非常干练和专注,在岁月的洗礼之下,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股严谨专业的气质。
齐妙手过来之后,先是简单查看了一下天子的外部症状,然后将手轻搭在天子的左手寸口处诊查脉象。
诊查脉象的方法,又称脉诊、把脉、切脉、按脉、持脉。
在华夏古代流传下来的就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通过按切全身动脉,以体察经络气血运行情况,从而推断疾病种类以及轻重缓急。
主要切脉部位有上方头部、中间手部以及下面足部,每部各分天、地、人三候,共有九候,可分为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
齐妙手为李鼎脉诊则是采用的是二指按诊寸口法。
经过齐妙手对李鼎的脉象的反复诊察及相关部位的查看,认定李鼎只是“假眠”可以唤醒。于是,齐妙手取出九根银针,分别扎在了李鼎的几处穴位之上,并依次将银针进行旋转。不过一弹指的时间,便见李鼎的身体有了动静
王喜和齐妙手两人看见李鼎苏醒过来,重新有了意识,这才将悬着的心放下了。
......
“齐御医,朕这是患了什么病?”虽说之前处在昏迷的状态中,但当李鼎睁开眼睛看见在自己身旁侍候的除了王喜之外,还有齐妙手,便已是明了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
待李鼎问及病情,齐妙手向前缓步行了两步,叉手行礼,小心翼翼地答道:“回禀陛下,陛下这次所患的病症为‘猝晕’。”
“猝晕?”李鼎对于这个疾病显然是不曾听说过,便好奇地问道:“朕今天为何会发生晕厥的现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