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找了间客栈安顿好之后,就拿着孔孟两家的名帖,来到了清河书院拜访。
范衍见了两人,得知他们是要去找顾安的,范衍明白过来,这大概又是顾安那“四句话”引来的。
只是没想到,孔孟家族的人都来了,日后还不知道还有哪些人来呢!
这或许是件好事?
范衍让学堂里的学生们带着两人逛了逛书院,又带着他们在清河县里逛了一天,县城内还有不少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许多吃过的小吃。
说实话,渝州的美食真的不输京城。
两人觉得,就为了尝尝这些美食,来这一趟也不亏了。
但是带着他们的书院学生却道:“二位兄台不知道,要说这美食的起源,还得是‘青山书院’的食堂。”
“哦?一个食堂能好吃到哪里去?”
这个书生也不多说,只道:“你们去吃了就知道了!”
又过了一日,两人雇了一辆马车,出发去了杏花村。
这个车夫倒是一个健谈的,自从上了“马路”,车夫的嘴就没停过,喋喋不休的夸着这条路。
语气中满是与有荣焉。
听说这条路的沿途又在修建几个厂子,人们的工作机会多了,挣的也多了,来往县城的人也更多了。
有了这条路,县城与附近的十几个村的联系都紧密了起来,他们拉车的虽然降低了车费,但是生意也更多了。
当然,现在清河县往来的外人也多,不管是商人像孔颍他们这样的读书人。
总之人多了,他这生意也就好做了,钱也赚的就多了。
孔颍二人掀开帘子,往窗外看去,窗外的风景正在快速的倒退。
当他们真正的走上这条路的时候,感觉又不一样。
马路分左右双向车道,尽量的避免了两车迎头碰上的情况,加上路又宽敞,牲口可以尽情的奔跑。
路面十分平整,车轮与地面的阻力也就更小,因此马儿拉着车也感觉更轻松,跑的也更快。
这条路应该还是经过特意设计的,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甚至陡坡也很少,速度当然很快。
到了杏花村,现在杏花已谢,但是青涩的杏子挂满了枝头。
果然,这条路的尽头是杏花村的村口。
从村口的大杏树下了公路之后,还有一段水泥路,通往“春山学堂”。
除了这之外,春山学堂门口还有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通往的是顾安的庄子。
两人到了学堂之后,通报与顾安,顾安虽然不明白来的两人具体是谁,但是从二人的姓氏中就可以看出两人的不简单。
顾安热情的接待了两人,就当是其他学校来考察学习的人员吧!
话说,他接待其他学校的人也接待的够多了,有时间,也要带着自己的学生和老师们去别的地方看看。
孔颍和孟籍见到出来迎接他们的顾安,都不禁仔细打量了起来。
没想到顾安看起来竟然是个柔弱、清瘦的书生,只是虽然瘦弱,但是脸上的笑容却十分的阳光,让人如沐春风。
这顾安,跟他们想象的乡村穷书生不一样;也和那种皓首穷经的苦学之人更是不同。
孔颍和孟籍进入校门,就看到了那块并不宏伟的石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