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

杨戬也曾为天下黎民能有一口饭吃上穷碧落下黄泉。

不为别的,只为报答当初一饭之恩。

一番寻觅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人间最擅长种植的后稷告诉他:

天下膏腴之地休作百年,三石已是极限。

那日,后稷这老头拉着他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昏黄的老眼并未认出他这位头角峥嵘的二郎显圣真君。

老头子只是觉得自己寿命将尽,找到一个愿意听他唠叨的后生仔,

不容易。

从黄昏一直聊到月明中天。

听者不觉烦扰,谦虚好学;

言者兴致高昂,恨不得倾尽三江五海。

从土壤肥力问题,说到天象与农时的规律;

又从优育选种,说到水利虫害的防治,

杨戬只是听,后稷也只是说。

天将破晓,老人言语逐渐寡淡。

回首望去,却不知后稷何时泪流满面。

杨戬仍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就像自己的师傅玉鼎真人第一次带自己腾云驾雾的下午,

天边的风景远远望上一眼,便烙在心头。

老头子哽咽的笑骂,拍打着他的肩膀。

说他这位后生仔来的有些迟了,若是能早到十年,自己这一身本身全盘传授给他又如何?

十年啊,十年前杨戬还是杨戬,可唯独不是那位二郎显圣真君。

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老头子边哭边笑,让人分不清是高兴还是难过。

自顾自的摆手赶人,示意自己还要去刚开辟的田垄,毛头小子干活他不放心,让杨戬赶快走。

杨戬躬身行礼后离去。

他并未在意,后稷身上功德之气已经满溢。

他日,就算后稷寿命将尽,也能凭借功德金身位列仙班。

这农事上的答案,到时与他一同寻觅,想来也不迟。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杨戬再次听到后稷的消息,却源于一场意外。

自己因为劈山救母,干碎了桃山,坏了玉帝的规矩,与自己上面的那位舅舅关系不和。

外人虽不好说什么,但明眼人一看就是这是亲外甥打了玉帝的脸。

有道祖庇护,玉帝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让他搬出斗牛宫,滚去灌江口。

杨戬自己也受不得这诡异的氛围,借坡下驴,搬去自己在灌江口的道场,省得一天天吵吵闹闹。

人间红尘缭绕,烟火气息浓重。

杨戬自天上腾云驾雾,一路游览,一边思索着天庭之事。

路过一座不知名小庙,不由得停下脚步。

掐指一算,此地倒是与自己有几分渊源。

怕不是自己手下的草头神做了善事,被供奉祭祀?

且先下去看看再说。

这庙里香火不绝,前来祭拜的人一茬接着一茬。

奇怪的是却感觉不到丝毫鬼神的联系。

庙前东河滩边更是热闹,摩肩擦踵,好不热闹。

略施一番变化,杨戬混入其中。

打听一番才知道,这山叫北稷山,这小庙唤作后稷祠。

多年来他一直在天上等后稷,却迟迟寻觅不到人影。

还真是柳暗花明啊。

既故人所留,那便前去瞧瞧也是极好的。

随着人流前行,杨戬看到小庙旁边门框上写着一副批词。

左联:三后成功

右联:惟殷于民

发霉的吊角,褪色的斗拱,还有一尊做工粗糙却满是香火愿力的神像。

杨戬运起破妄真眼,试图搜寻后稷留下来的踪迹。

结果却一无所获。

到这里,杨戬心中隐隐有几分猜测,但还需验证一番。

纵地金光一闪,眨眼间便来到阴曹地府。

免去与秦广王一番寒暄,征得其许可后亲自过来查看起了生死簿。

饶是以他的定力,看见后稷的记载后,竟是哑口无言。

生死簿记载:稷,享年八十有一,寿终就寝。

一旁的秦广王倒是看出杨戬的状态不对劲,这玉帝的亲外甥来地府也是有几分稀奇。

上前一看,心中便猜到了七七八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