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房里属实是太闷热,吴二爷把八间种植房全都转了一圈之后就出来了。

作坊里没有待客室,李桃和李木引了吴二爷去了前厅,赵春娘则带着小枣小果回家了一趟。

刚落座,不等茶泡好,吴二爷急匆匆地发问:“你今晨说的这菌子一亩地能收三千来斤可为真?”

李桃点了点头,笑着给他斟了一杯茶,“二爷刚不是亲眼瞧见了吗?您是这行的老人了,随便掌掌眼都能估摸出数的。”

吴二爷抿了口茶,眼珠转了转,琢磨了两下,说:“可你这作坊未免也太小了些,亩产量听起来吓人,但你这八间房加起来也才一亩多点地方,加之菌子成熟也是分批熟,太少太少。” 他摆了摆手,话里话外意思这点货他吃下完全不是问题。

李桃要的就是这个说法,她笑眯眯地说:“作坊建立伊始,我们小地方农民一个,本钱有限,经验也不足,种菌子都是我们慢慢摸索了好几年才摸出点门道来,不敢一下跨步子跨太大,只得从小作坊做起,日后要是顺利,再慢慢扩大规模。”

吴二爷一听这话,他才恍然这家子是去年才搬来竹溪村的流民,他回忆了一番,去岁夏天,城门外围了不少从南边逃水灾来的流民,一个个哀嚎连天的,县里不少富户都打着招工的名义去了县门外买私奴,府中也有管家去瞧了瞧,却被他爹好生骂了一顿回来。

他扇子一敲,附掌笑道:“你李家从前就算只是个农户人家,从你这代起也定能改头换面。”

李桃开口提生意的事,“听二爷这话,这菌子是轻而易举能吃下了?据我所知,丰阳县应该吃不下这么多货的吧。”

她目前能种草菇的种植坊都有两亩左右,真要足产,一月能出上万斤草菇,丰阳县不过是个地方县城,难以吃下如此巨量的菌菇。

吴二爷摆了摆手,“丰阳县吃不下,周围还有别的县城和州府,远的不说,附近的丹阳县就是个上县,人口数堪丰阳县的双倍,更不论上头的同州府、兴安府等。我刚仔细瞧了,你这人种的菌子和天公下雨山上发的菌子相比,无根无脉,最为妙的就是能连着土和那层壳一起带着走,寻常的野菌子过个夜就蔫吧了,再过一夜更是失其味,便是宫里的御厨也难以还原山珍之鲜美。”

李桃听完他这一番话,眼睛笑眯眯的,吴二爷是个聪明人,更是长年累月与山珍打交道,按后世的话来说,他知道一样产品的“痛点”在哪里。

山珍价贵,贵在其味美,也贵在其稀,长途的运输和长时间的保存都是难题,便是那家财万贯的富户在旱季想吃口鲜菌子,那也是极难的。

而人工养殖的菌子恰好解决了这个痛点。

这也是为什么李桃从最开始就笃定,只要菌子能人工培育出来,就一定不愁卖的原因。

这时,门叩响了,赵春娘满脸的汗,手上提着食篮走了进来,脸上却是抑制不住的笑容,身后的李枣手上也提了个食篮。“来来来,都过了午时了,先吃点东西再说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