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既然堕马,杨广虽心中怀疑,可也只能换人作为讨贼主帅。
他与苏威等人商议过后,决定以唐国公、卫尉少卿李渊代替宇文述。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
祖父李虎曾经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佐周代魏有功,死后追录其功,封为唐国公。
父亲李昺(昞,音柄),袭唐国公,隋朝时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李渊出生在长安,母亲和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乃是姊妹,算起来他和杨广还是表兄弟。
大业中,李渊历任歧州刺史、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来被召为殿内少卿,现任卫尉少卿。
《汉书百官表》云:“卫尉,秦官也,掌宫门卫屯兵。汉因之。景帝中六年,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又诸屯卫侯司马二十二官皆属焉。又有长乐、建章、甘泉卫尉,各掌其宫之职,不常置。”
到了隋朝,卫尉掌军器、仪仗、帐幕,以监门卫掌宫门屯兵。
卫尉卿之职,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总武库、武器、守官三署之官属,是从三品。
凡天下兵器入京师者,皆籍其名数而藏之。
凡大祭祀、大朝会,则供其羽仪、节钺、金鼓、帷帘、茵席之属。
其应供宿卫者,每岁二时阅之,其有损弊者,则移于少府监及金吾修之。
李渊的卫尉少卿,就是卫尉卿的副手,从四品官,“少卿为之贰”。
杨广之所以会选择李渊出任讨贼主帅,是因为虞世基在其中出了大力。
当然,虞世基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帮李渊。
是李渊听说宇文述堕马,讨贼主帅将要换人,便暗地里派手下送了许多金银珍玩到虞世基府上,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给自己说些好话。
虞世基一向是拿钱办事,童叟无欺。
于是,在杨广再次询问讨贼主帅人选的时候,他不动声色的推荐了李渊。
“唐国公倜傥豁达,任性率真,又能宽仁容众,且勇武韬略皆为一时之选,定能扫灭东莱贼,安定郡县。”
杨广刚开始还有些疑虑。
李渊虽然是他的表亲,可杨广心中却并不怎么亲近,反而颇为猜忌。
不过在虞世基的几番劝说下,杨广还是决定让李渊担当讨贼主帅,去对阵气焰嚣张的东莱恶贼。
成则可喜,败不足忧。
“改卫尉少卿李渊为右武卫大将军,领骁果军一万,东出讨贼,诏河南道诸郡兵皆受其节度,诸郡供给军需,不得怠慢。”
虞世基闻言一喜,心想:这下子算是对得起李渊送来的那一箱子珍宝了。
不久,唐国公府上,李渊就接待了前来传达诏令的侍臣。
“臣,李渊,谨遵圣谕……”
待送走侍臣之后,李渊脸上露出了笑容。
给虞世基送钱果然没有白费,总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宇文述避之唯恐不及的讨贼主帅之位,却是李渊心心念念的去处。
李渊今年不过四十九岁,还算不上老,正是一个男人一生中年富力强阶段的末端,骑马奔驰,依旧能开硬弓,所射无不中。
本来在朝中任事,李渊倒也不是很抗拒。
但前提是他没有发现杨广对自己的猜忌。
平定杨玄感之乱后,杨广对于朝中勋贵愈发猜忌刻薄。
李渊有一次生病,没有及时拜谒杨广。
恰好后宫中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一边侍奉,杨广就问其缘故。
王氏说出了李渊生病的事情。
没想到,杨广并没有表达关心之意,却是脱口而出:“可得死否?”
王氏战战不能答。
后面,李渊从王氏那里知道了这件事,顿时就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自那天开始,李渊就开始在府中大肆饮酒欢乐,并收受贿赂,用以自晦。
可他心中还是颇有不甘之意。
于是,李渊便想着外放,离开朝堂,躲开杨广的视线。
这样就不用老是提心吊胆的了。
原本,李渊是想在关陇之地找个落脚点。
李氏乃是关陇豪族,姻亲故旧遍布关中,正是他蛰伏藏锋的最好去处。
可惜,李渊知道若是直接去关陇之地,目的就有些太明显了,皇帝杨广肯定不会同意,反而会愈发警惕。
说不定会下手直接对付自己。
等到皇帝杨广动手,作为臣子的他就只有束手待缚,满门被诛了。
关陇之地暂时去不得,那就往关东去吧。
恰好齐地东莱贼猖獗,宇文述老迈怯懦,临行堕马,将主帅之位让了出来。
李渊抓住机会,贿赂虞世基将讨贼主帅之位拿在手中,打算先离开长安再说。
至于东莱贼,李渊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加上有张须陀、来护儿前鉴在那里,只要小心应付,处处稳妥为上,不给贼寇可乘之机,相持数月应当不成问题。
有这些时间,他应当能够想出破敌之策了。
……
李渊按照杨广的旨意,当天就策马疾驰入骁果军营地,成功接管了一万人马。
随即,他将兵马召集到校场上,当众展露了一手射无不中的本领,震慑住所有人后,下令整饬行伍。
或提拔豪勇之辈,或黜落苟且之人。
最后,他又命人送来酒食,犒劳营中骁果。
一时间,万众咸悦。
所有人都大呼着拜倒在李渊面前,面露恭敬之色。
李渊掌控骁果军后,只休整了一天,去宫中陛辞回来,就尽起大军,往东而去。
……
大业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自从来护儿兵败之后,三郡之中暂且安定,所有一切事务都被高腾处理的井井有条。
高腾在三郡内各县都贴上了告示:一求文才学识堪济世务者,一求武艺绝人摧锋陷阵者,一求能理冤枉拥抑不申者。
告示贴上不久,陆续有人见到后投奔高腾。
高腾深知千金买马骨的道理,对于最先到的几人,无论学识能力如何,都尽量给了他们一個好职位。
此举还是有些用处的。
果然后面投奔高腾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高腾量才任用,将新得二郡中的官吏调换了一批,在关键位置上安插这些前来投奔自己的人。
这样一来,隋朝旧吏和新投之人相互牵制,高腾不用担心会发生大乱子。
接着,高腾就开始筹办用来从小培养人才的组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